作者:國立台北大學 劉仲矩教授
理學有一個名詞叫做比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之所以稱之為比馬龍乃是源自於希臘神話的故事,是說有一位塞浦路斯(Cyprus)的國王比馬龍,費盡畢生的心血完成一個美麗的少女雕像,命名加拉蒂(Galatea),期望少女雕像能夠變成真正有血有肉的人,此情感動愛神阿芙達(Aphrodite),便讓石雕少女化成真人,成為比馬龍的妻子。

作者:山陽國小 王派仁校長
有台灣第一才子之稱的呂赫若,在日治中後期發表了一篇短篇小說〈逃匿者〉,文章一開頭就出現這樣一段場景:
「剛剛轟隆轟隆渡過鐵橋,氣笛隨著長鳴一聲,鑽入長長隧道。亮起電燈的三等車內,乘客相當擁擠,在昏暗的燈光中,有的在茫然相望,有的在呢喃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