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階段的社會型態、產業樣貌及人際網絡的改變

#紫丁香婦女培力課程「後疫時代-助人亦自助」

講師:台灣商業聯合總會 張平沼理事長

  COVID-19疫情發展至今,日益嚴峻,各國領袖也紛紛染疫,例如:美國總統川普;再者,依據研究統計,世界各國染疫人數持續上升,反覆爆發,例如:美國、義大利、巴西等國家;然而,近日經各國醫療團隊的努力,疫苗已有初步發展,仍需要部份時間完成測試與量產,並且COVID-19的大爆發深深地改變我們人際網絡的交流方式。在後裔情階段,社會型態、產業樣貌及人際網絡將會有如何的轉變,以下概述分享。

  在社會型態中,疫情至今對家庭生活之影響已慢慢浮現出問題,依據研究指出,家暴問題產生的比率提高,由於整體大環境的變化,經濟不景氣,就業市場緊縮,失業人數上升,造成人們壓力加劇,亦使家庭衝突增多,由於無法出門,在家的相處時間增加,摩擦增多,易產生口角。此外,失業率的上升往往會產生很多的社會問題,尤其在經濟壓力上,家庭經濟入不敷出,失去經濟來源,日常生活有所困難,進而產生一連串的個人、家庭及社會問題,因此,在此部份可以預想到社會產生較多的動盪,要注意此區塊塊的議題,政府可以施行一些補助方案進行協助。

  另外,看到產業面,COVID-19疫情對各行各業經營衝擊,產業的樣貌有所變化,尤其在觀光產業,我們可以發現有許多裁員甚至是倒閉之訊息,然從宏觀的上位概念去看,目前是世界經濟發展逐漸轉向去全球化,由於疫情促使供應鏈中斷,生產鏈被迫中止一段期間,亦或是短鏈盛行,不再有太長的供應鏈,以快速、簡化的產品為大宗,除此之外,去實體化也成為一大趨勢,在疫情的影響之下,人與人之間的社交距離越來越擴張,為維護身體健康安全,開始採用遠距教學、遠距醫療、視訊會議等遠距交流的方式,像是世界各國有許多國家的學童自今無法上課或沒辦法到學校上課,必須採取居家隔離的手段來控制疫情和感染人數,遠距交流已成為主流。再者,去官僚化也是一大議題,各國為強調防疫效率,提升國家治理效率,同時,如同前述,經濟產業的轉變,不適應的個人或企業可能就被淘汰,產生去弱留強的效應。

那面對上述問題,可以採用以下的因應之道:

  1. 協助製造業全球佈局,台灣是以外銷為主導的產業體,其中以製造業為主軸,政府應積極輔助製造業的全球佈局
  2. 打造智慧強韌(Smart Resilient)產業
  3. 擁抱0接觸經濟、0距離創新
  4. 新興市場布局,虛擬世界結合
  5. 加速數位轉型: 5G、區塊鏈、邊緣計算
  6. 環境永續的經營

  再者,探討疫情對人際網絡的衝擊,根據遠見雜誌的調查顯示,44.2%的人們有孤寂感,在疫情之後上升12%,上升比例頗高,另外,銀髮族成為疫情影響下的重大波及戶,其於安養機構由於政策和安全考量,子女無法與父母見面,受到拘束,對於長者的影響頗大,如同前述,線上的會議與教學增加,遠距工作與線上教學使用比率增高,同時,社群互動增加,例如:臉書、LINE,藉此在維護健康安全的前提下達成社交需求。

  最後,疫情之變化和所帶來的影響與個人息息相關,個人的因應之道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我們可以強化自身健康保養,定期量體溫,勤洗手、多運動等強化免疫力,並且利用遠距的方式維持人際互動面向,滿足社交需求,可採用遠距工具、線上軟體、社會關懷網等等,然後強調自身心理建設,樂觀、正向思考、信仰、尋求支持是影響個人生活的重要因素,了解問題,善用因應之道,則在後疫情階段我們可以良好的面對轉變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