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山陽國小 王派仁校長

本篇為有聲文章,您可以透過以下連結聆聽:https://youtu.be/ziKY3hv96jw

藺草之外的另一種暗香

  苑裡地區以優質的藺草製品而著稱,而搭乘海線鐵道來到苑裡是非常輕鬆寫意的行旅,離車站不遠的天下路老街,充滿昭和街屋的趣味,也還可以發現幾家還在販售帽蓆的商店,似乎還飄散著藺草特有的香氣。

  然而,若我們走進苑裡市場可以發現一種非常在地而獨特的小吃—芋蔥粿,它沒有西式甜點的奢華外表,卻散發出一種低調的、土地的香氣,令人難以抗拒。

苑裡的粿

  芋蔥粿是苑裡非常在地的小吃,用的材料都是來自於苑裡土地所孕育出來的食材。把本地種植的在來米磨成米漿,再把大甲、苑裡盛產的檳榔心芋切成丁拌入,做成米芋糰。接著是把自家醃製的菜脯,還有來自苑裡海邊捕獲的蝦米,加上油蔥、碎肉拌炒,就是芋蔥粿的配料。

  粿葉用的是黃槿葉,這種適合生長在像是苑裡這樣靠海地區的樹種,台語別名是「粿葉仔樹」。通常要做芋蔥粿之前,只要到屋外採摘,再加以清洗。不過因為葉子有大有小,所以在製作時,米芋糰的量就要配合葉子的大小,每個芋蔥粿自然大小不一,最後再把前述的配料平均鋪撒在米芋糰上面,這樣一個芋蔥粿就完成。不過大小殊異,外型也各個不同的粿團,鋪在曲線完美的心型的黃槿葉,那畫面真是好看。接著就要把它們送進蒸籠,經過蒸氣的淬鍊,就成了誘人的「苑裡粿」。

家鄉的味道

  筆者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訪問苑裡的蕭家古厝,第一次邂逅這芋蔥粿,只能用「其貌不揚」來形容。待送入口中,卻驚覺米芋糰的口感Q彈,味道雖然清淡,卻因為上層鹹味較重,以及豐富多元的配料,把他們的味道調配的非常完美,待完全吞下,黃槿的暗香才逐漸在口中散發。

  那天筆者在他們的廚房,看著大灶上的木製蒸籠散發氤氳的蒸氣。蕭家的人七嘴八舌說著:「久久沒吃,就會想吃…」、「小時候都是我去摘黃槿葉的。」、「當香氣飄散出來,口水也流了出來!」、「就是要這種大灶來炊,才有味道!」。看起來,芋蔥粿經過記憶的咀嚼,已經超越食物本身,成為維繫家人情感的基石。

土地孕育的美食

  全球化、資訊化的時代,我們的飲食似乎也都被強勢的國族和文化所統一,許多在地的食物、小吃也愈來愈難被看見。還好,芋蔥粿走過許多考驗,始終是苑裡人無法被取代的家鄉美味,更是苑裡遊子魂縈夢牽的母親料理。

(全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