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冷圳的悲與歡:「大南庄蔗苗養成所灌溉工事」的過去與現在

作者:山陽國小 王派仁校長

白冷圳的原稱

  近二三十年來,因為對在地的重視,白冷圳這個名字,也漸漸被大家熟悉,特別是其倒虹吸管的水利技術。然而,白冷圳原始的名稱:「大南庄蔗苗養成所灌溉工事」,卻已經完全沒人在使用,只是筆者以為,當我們探究這項工事的由來,才能瞭解白冷圳的歷史與悲歡。

從「大南庄蔗苗養成所」講起

  台灣糖業早在日本領台之前,就是日人眼中的「金雞母」。明治35年〈1902〉6月,在臺灣總督府頒佈「臺灣糖業獎勵規則」,以及政治勢力的操作,原本台灣經營糖業的「五大家族」,還有地方上經營得當的家族事業,都黯然退出。從此以後,日資的製糖會社如同雨後春筍般相繼成立。

  明治42年,帝國製糖株式會社創辦者之一臺中實業家松岡富雄,首先在新社馬力埔設蔗苗圃10甲,開始生產供應蔗苗糖業試驗所及各地糖場使用,以增加糖業的生產,奠定了重要的蔗苗培育技術基礎。

  其實早在後藤新平擔任總督時,就有成立官設蔗苗養成所的想法。來到大正元年前後,臺灣接連因為惡劣暴風雨以及甘蔗的病變侵襲,導致蔗苗供應不足與產量大減,一度重創臺灣糖業,總督府

  為挽救頹勢,確立官營蔗苗圃的必要性。大正2年9月17日臺灣總督府發佈205號訓令設置蔗苗養成所法令,11月11日「大南庄蔗苗養成所」正式成立。

馬力埔事件

  然而,用地取得是日本官方以低價強制收購人民世代耕種的私有地,加上蔗苗養成所範圍廣大,引發馬力埔庄、大南庄、仙塘坪庄三庄人民的不滿。大正2年9月底起,村民徐石盛、張仁親、劉長安、廖扁為代表,向臺中廳提出「廢止收購請願書」,強烈表達反對土地收購。

  殖民政府完全不理會村民的請願與意見,導致日11月22日爆發警民流血衝突,過程中有兩位村民廖知、廖庫被日本警察開槍打死,而日本警察警部補平居及1名巡查補受傷,史稱為「馬力埔事件」,也是臺灣第一起農民運動。

  根據事後台灣日日新報的報導,總計有240人受到拘禁調查,台中地方法院訴涉案人總共58人被法院判處有罪。

大南庄蔗苗養成所灌溉工事

  新社的河階臺地地勢較高,灌溉的水源始終不夠充足,因此也影響了蔗苗的培育,日本政府議會便決定以 145 萬多日圓的預算,進行「臺中州大南庄蔗苗養成所灌溉工事」,並於昭和三年(民國十七年,西元1928年)正式動工,總督府找來磯田謙雄先生來規劃設計,並擔任工程主任。

  這項浩大的工程,從大甲溪中上游引水,圳路長16.6公里,磯田謙雄藉由各種水利工法,例如水隧道、渡槽、倒虹吸管…等,克服沿線地形的考驗,昭和七年(民國二十一年,西元1932年)年 10 月 14日舉行通水儀式,由台灣總督府殖產局長殖田殖吉先生正式命名為「白冷圳」。從此以後,大甲溪水滋養了新社台地上的人民和作物。

圳水依舊潺潺

  筆者寫這篇文章是2021年四月下旬,台灣正受百年大旱之苦,大台中更是開始進行供五停二的限水措施,新社地區卻因為有白冷圳只有減壓供水。

  當我們看著腳下潺潺的圳水,卻不要忘記日人最初的私心和那曾經有過的苦難…

(全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