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數位轉型學院共同創辦人暨院長 詹文男

本篇為有聲文章,您可以透過以下連結聆聽:https://youtu.be/NrA3vgwU1_U

在大學研究所教授高科技產經營議題近20年,從沒有像這幾年一般對總體環境如此的重視與敏感。過去策略規劃總強調產業的競爭、產品技術與功能的較勁,以及市場的消長,但自從中美貿易戰及科技戰開打,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之後,總體環境裡的幾個重要變數,社會、經濟、生態及地緣政治與法規,突然變的如此重要。

以生態變數來說,由於全球氣候的變遷,減碳議題事實上已被討論多年,但全球遲遲無具體行動。而在歐盟、美國、日本等國家相繼宣布2050年要達到碳中和,歐盟更將在2026年正式徵收碳關稅之後,節能減碳即被排上所有企業優先行動的日程表。

而在這波追求永續的潮流中,我們也看到非常多的企業與新創公司正運用目前迅猛發展中的多元數位科技,如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移動互聯網、雲端等技術,協助這些追求ESG(Environmental, Social & Governance; ESG)的企業達成目標。

舉例而言,在環境領域,全球關心的議題涵蓋氣候變遷、循環經濟、零廢棄、水資源使用等問題,數位科技提供了與以往不同的解方。例如在循環經濟方面,可以運用區塊鏈溯源產品生命週期各階段的狀況,並透過材料科學延長產品壽命且可回收;又如面對氣候變遷,使得綠能需求上升,英國的人工智慧公司DeepMind,就運用機器學習的技術協助英國國家電網公司更有效率的管理風力發電廠的負載平衡,通過預測產量、電力供應和電力需求,提升了20%的風力發電廠產值;

在社會領域,世界各國普遍關注人權、工作安全、公平與包容、工資與福利及社區參與等等議題。美國聖荷西市就曾運用可視化的資料儀表板確保當地食品存量與安全,維持對社區成員的糧食及雜貨供給,抑止了一場可能的糧食危機;世界糧食計劃署的積木計劃利用區塊鏈向約旦境內的敘利亞難民分發糧食以替代現金援助。難民可以在一家專門的雜貨店購物,不需使用現金或信用卡付款,只需掃描虹膜即可確認身份並自動付款。

而在治理領域,面對數位倫理與鑑識、度量報告、隱私權、風險管理等實質性的公司治理議題,可透過大數據分析及人工智慧等技術,依公司治理相關指標,研析各種公司資訊,強化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一家芬蘭的公司即在度量報告的領域運用人工智能和ESG軟體的技術,降低公司於決策過程中的不確定性,並協助公司持續改善。

我國作為全球最重要的資訊電子產品設計及製造的供應者,絕對無法置身於此波ESG浪潮之外。除了應積極配合客戶完成其所設定的時程與標準,以免被邊緣或淘汰,更應思考的是整體環境與政策應該如何配合這一趨勢探索因應之道。

例如在政府政策方面,對於能源基礎建設、新能源發電、電網、製氫供應鏈、重要工業的設備、化石能源發電等方面,宜大規模的投資發展和改造。對於氫能製造、儲存與運送、電動汽車、儲能設備、可再生能源、電力系統負荷等環節靈活度、技術,宜進行調整與投資。

另外,除了上述技術與硬體設備的改革,國際之間的共同合作與目標設定,電力市場改革、碳交易市場等軟性機制,也應搭配國內法律、行政、市場經濟等方式完成能源系統的低碳化,實現高比例潔淨能源與可再生能源應用。

在長期因應策略方面,歐盟朝向零碳社會,徵收碳稅的衝擊只是個開始,為了降低相關政策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國各行各業必須朝低碳化方向發展,提高資源利用率,優化產業結構;與此同時,企業須積極開發低碳技術,尋找新型可替代能源。

而在個體企業方面,企業領導者也應認知在全球氣候變遷、永續資源、人權、公平與包容,以及稅收與經濟貢獻等議題的影響下,環境、社會和企業治理已成為備受普世關注的議題。尤其企業在ESG的相關指標與行動,逐漸影響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及投資者的投資決策,消費者傾向選擇ESG表現良好企業的產品與服務,以表達其支持環境永續發展的理念與態度;投資人也會選擇ESG表現佳的企業進行投資,因為研究發現,具備一定ESG水準的企業可大幅提高其價值與財務表現,卻不一定會提高成本。

因此所有的產業領導者都應思考,在全球朝ESG這個典範轉移的過程中,如何掌握新的契機,超前部署。尤其是運用新興的數位科技,協助整體產業朝ESG轉型,以提昇產業整體市場競爭力,並提高臺灣產業的國際地位與形象。

(作者現任數位轉型學院共同創辦人暨院長,台大商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全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