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資深產業顧問 詹文男
疫情又有升溫的現象,由於新冠病毒不斷的演進變化,傳染力似乎愈來愈強,需要全民一起來努力。平實而言,由於防疫得力,國人不管是工作、上學或生活,基本上還是如過去一般,幾乎沒有什麼改變。2021年中原本疫情風聲鶴唳時政府、學校及大部分企業所積極準備的各項措施,不管是在家工作,或者是遠距教育的作為,如今大多擱置一旁。而一般企業,除了因被疫情嚴重衝擊者有危機意識外,多數防疫措施也開始鬆懈,更遑論積極進行數位轉型了!
觀察全球各國正為再創高峰的疫情所苦,不過,也有更多的企業正在思索並嘗試如何透過數位轉型化疫情危機為轉機。例如未來的市場一定需要低接觸,甚至零接觸的產品及服務,因此有企業已開始開發透過數位工具進行交流互動,或透過無人載具及機器人進行無人服務,如送餐,型塑新的消費體驗;也有廠商在零接觸趨勢下,將診療、工作、教育和娛樂移轉至線上,並運用創新科技提升零接觸的體驗。而這些都需要實驗場域來試煉,目前國外是真實的市場考驗,因此創新產品不斷推陳出新,國內腳步相對已落後。
在工作型態方面,在美國自底疫情爆發以來,許多科技公司即宣布實施在家上班制度,而且很多公司預計這樣的制度將持續,有些公司更指出若有需要,員工可以提出永久性在家上班;總部在英國的渣打銀行則宣布自今年起,約一半員工能開始申請混合工作模式,亦即可選擇完全在家工作、完全在辦公室工作,或兩者混合的方式,其並規劃在2023年之前,讓90%員工能採取彈性靈活的上班方式;
而為了協助公務員有好的在家上班環境,英國政府更花費超過1000萬元英鎊(約3.8億台幣)採購辦公室家具。而傳統較為封閉保守的日本企業,據媒體報導,Sony、富士通、東芝、武田等許多公司已開始實施遠距工作制度,野村控股公司更計劃在新冠肺炎疫情結束後,讓日本境內的員工永久彈性上班。
基本上,不管是因應疫情推出的各種創新零接觸或低接觸軟硬體產品或服務,或者為了支撐在家上班及遠距學習,甚至為滿足控制疫情而宅在家的人們各種食、醫、住、行、育、樂等民生需要所開發的資通訊基礎建設及各種宅經濟解決方案,在在都令人耳目一新;而在家工作的新制度,根據許多調查指出,此一制度雖然有許多管理的議題需要克服,但整體而言,受到大部分勞資雙方的歡迎,大多認為這樣的制度,不僅有助於員工平衡家庭與工作,更有助於公司吸引多樣化人才,以及在未來發生災害等突發事件時,可以有更從容的應對能力。
視角回到台灣,過去兩年,疫情的有效控制雖然帶給台灣平安及如常的生活,但也似乎放鬆了應有的警戒及危機意識。從全球目前的情勢觀察,新冠疫情影響所及,不僅經濟、產業及就業受到巨大影響,在家隔離、社交距離及遠距上班等新型態的互動及工作方式,也逐漸開始改變人們的生活及消費型態,全球各國的產業已開始在各種創新產品及服務戰場上角力,政府絕對需要在疫情控制與產業紓困的同時,透過各種場域與實驗,協助廠商急起直追,才不致在疫情過後的新常態世界裡慘遭淘汰!
不過,亡羊補牢猶未晚,如何化危機為轉機,需要政府與產業一起合作才能竟其功。除了上述提及的一些數位應用之外,以下也是可以努力的方向:
首先,政府可以在過去的基礎上,例如國內已有醫療機構查詢病患旅遊史、口罩實名制、居家檢疫電子圍籬、電信定位追蹤確診者潛伏期間行跡、簡訊實聯制、台灣社交距離App等等的應用,各部會也有各類有關新冠肺炎的相關資訊,以及產業支援及民眾紓困措施,很需要一個資訊整合平台,讓民眾可以在一個網站上找到其需要的資訊。
其次是對海嘯第一排的中小企業的支援。以新加坡為例,其透過Covid GoBusiness portal,提供企業申請豁免 (即在封鎖期間免於強制關閉業務的企業)、經濟支援、額外人力或必要人力註冊的一站式平台,提供企業主找到所需的幫助並確保業務活動安全恢復;又如奧地利的經濟部門成立數位服務團隊,支持中小企業在 COVID-19 危機時期滿足數位和行動工作的需求,包括為家庭辦公室和企業提供視頻會議工具、Office 許可證和安全解決方案等等。
最後,除了政府與產業合作之外,研究機構、大學與電視媒體也可為經濟振興盡一份力。觀察日本媒體過去一年有關新冠肺炎對實體產業衝擊的報導可以發現,多了許多為在地民間業者找出路的報導策略。不論大小媒體,四處探詢如何活下去的個案,然後廣為宣傳。台灣電視新聞多偏重報導某某夜市疫情下相當冷清,許多知名的餐廳要關門了之類的訊息,政府、研究機構及學校應可合作發掘在疫情下求生轉型成功的案例,提供所有中小企業做參考。
(全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