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豁達的實踐家-張法鶴先生

受訪者:張法鶴先生/中華民國法學研究會榮譽理事長

「能看喜歡的書是福、能做喜歡的事是福、有人惦念著你是福、
有知心的朋友是福、能有健康的身體更是福」,
樂天知命的他家庭和樂、子孫賢孝可謂五福臨門!

今天要介紹的張法鶴先生,是位多才多藝,且橫跨多個不同領域的大師級人物。不過,他卻謙虛的說,他很感謝生命中出現的每一位貴人!他也同時表達了對本會陳淑珠理事長「綻放芬芳並不在為高貴自己,是為充實自己、服務社會,進而提昇婦女地位。」的理念推崇。

他接著說「貴人是對我的人生,有所規範、指引、正確的啟示,無論是否謀面過,邀請我、改變我人生的途徑、協助過我的事業,都算是我一生中的貴人」,這些冥冥中特殊的緣分,牽出他不凡的人生閱歷跟故事,如同他的先祖晚清四大名臣–張之洞先生,張法鶴說:忝為其後,受其庇蔭。他出生在一個從傳統走向現代化的起點,同時受到新舊思想的衝擊,那是一個最動盪的時代,也是影響後世的開端。他說先祖曾任湖廣總督並創辦兩湖書院,對中國近代重工業影響深遠,一脈相承注重「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教育方式,並訂「仁厚遵家法,忠良報國恩,通經為世用,明道守儒珍」家訓亦為家譜,後代秉此傳家。父母親尤其注重子女品德的養成,而這淵源的家學也是家教〜是他最珍貴的寶藏。

戰亂中成長 陶冶樂觀天性

看似一帆風順的他,經歷了許多轉折;他說人生沒有吃不了的苦,卻有享不了的福!因為逃難時看過太多苦難,他回憶道:父親早期在天津開印刷廠掩護從事抗日的地下工作,母親才生下二弟沒幾天,父親突然衝回家掀開棉門簾說了一句「出事了,妳們趕快回鄉下!」就不見了。母親倉促收拾東西就帶著我們從北平逃難到鄉下,二年後才輾轉有了父親的消息。他回憶起陪著母親逃難時看到的生離死別,許多難民和行軍的士兵在路途中倒下,我們一路爬山、過嶺、涉水歷盡千辛萬苦,最後輾轉跟父親在大後方重慶相會。幼年時在隨時躲警報的克難生活中度過,直到對日抗戰勝利後,張法鶴全家才從西安返回北平,就讀私立四存小學,開始接受教育。這些顛沛流離的苦難讓他更懂得珍惜,散發出生命中的陽光,造就了他的豁達開朗、覺得「人生其實可以很快樂,端看每個人怎麼想、怎麼看!」

民國三十八年初,張法鶴全家遷至台灣,父親是軍人,既是嚴師也是慈父,對於他成長的每個階段都相當關注,這些諄諄教誨對於他日後擇校、擇偶、擇職業都有深遠影響,他在建國高級中學畢業後,考進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今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系。

讀大學時期,他的課業每每受到系上何孝元系主任的關注與磨練,起初他還不了解這份「福」是老師特意栽培,一直到他後來被校內師長們共同推選為「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優秀青年代表」,每一所大學僅有一位代表,並接受全國青年節大會表揚,獲得當時青年反共救國團蔣經國主任頒獎時,才明白何孝元老師其實是對他用心良苦!這也讓他感念師恩,協助老師的遺願在他的學長李志鵬邀集幾位學長共同參與努力下成立了「財團法人何孝元法學研究基金會」獎助法律系後期優秀清寒學子。後來更在民國九十年,與張平沼等人共同創辦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法學研究會,並於民國九十二年當選國立臺北大學第三屆傑出校友,那一年他也同時受邀擔任第四十屆臺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主席。

上圖、張法鶴先生遴選為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優秀青年代表之獎狀

上圖、張法鶴先生受聘為中華戲劇研究推行委員會委員之聘書

跨領域成功 是福氣也是實力

說起他跨足影視產業又是一個機運與轉折,張法鶴娓娓道來,當時他還在母校擔任助教,因為生活的需要得兼職打工,民國五十四年他還曾在《電視法庭》節目裡擔任辯護律師,後來又因緣際會主持了台視每個禮拜天晚上七點半的益智節目「大千世界」,這個節目連續兩年都是收視第一。兩年後有一天,張法鶴接到中央電影公司的通知,龔弘總經理問他:「你有沒有興趣來中影?」,這句話打動了原本對電影就有興趣的他,也開啟了這段不解之緣。張法鶴說龔弘是他很感謝的貴人!謙虛的他說道:人家一個公司的負責人找你,問你有沒有興趣?問你要不要來?這是別人主動考慮到你。其實有人想到你,是福氣;有人願意用你,是運氣也是福氣。試想想,一個人在人生當中,有機會去做你有興趣的事,又有人幫助你、支持你、全力讓你去發揮,我覺得真是『福氣中的幸運,幸運中的福氣!』

《八百壯士》電影海報
上圖、張法鶴先生主持「大千世界」益智節目

中影的工作一進去就很忙,包括選劇照、找人設計海報、開記者會、隨片宣傳,然後推動各項宣傳活動,佈置各個戲院。另外還跟其他廠商合作,做宣傳活動,後來轉進企劃部,開始編劇跟製片的工作。源自幼年時對武學的熱愛,他初試啼聲的編劇作品便是由丁善璽執導的民初俠情動作片《落鷹峽》,一九七一年電影上映後非常賣座,也把丁善璽推上金馬獎最佳導演。也因為這個機緣,兩人又合作拍攝了愛國電影《英烈千秋》、《八百壯士》等好片。同樣是他所提攜的鄧育昆,也無獨有偶以《梅花》獲得金馬獎最佳編劇。

上圖、《火燒摩天樓》金像獎編劇史杜靈‧西里芬(中)夫婦來台訪問,與《八百壯士》執行製片
張法鶴(右三)、林青霞(右四)、導演丁善璽(左二)、張艾嘉(左三)等合影。

貴人相助 享譽國際

張法鶴說婚後一直感到對太太很抱歉,她在銀行上班,可是家裡和孩子的照顧全要偏勞她。因為中影的工作相當忙碌,幾乎沒日沒夜,籌拍一部電影大大小小的事非常繁複,企劃完有時還要執行。他話鋒一轉,例如拍《八百壯士》時要呈現戰爭場景,為了爭取軍方的大力支持,還到三軍軍官俱樂部向國防部做簡報,當場主持會議的參謀總長宋長志上將的一句話「這是我學生!」,引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主任王昇、王多年上將等在座將軍們一致的支持,也由於國防部的全力支援拍攝,才讓電影中的戰爭畫面真實呈現。

後來,他更策劃拍攝了同時也是他法律系後期學生鄭豐喜《汪洋中的一條船》作者的故事,也是好事多磨!開拍前劇本因為版權問題由他多次婉轉協調,最後徵得鄭豐喜遺孀吳繼釗女士同意後正式簽訂電影版權。最終,中影開拍《汪洋中的一條船》由張永祥編劇、李行導演的真實故事感人熱淚,上映後造成前所未有的大轟動,戲院前滿滿的排隊人潮,成為家喻戶曉叫好又叫座的電影。舉凡自他擔任中央電影公司副總經理兼製片企劃部經理任內,為中影策劃拍攝了無數膾炙人口的好電影:《英烈千秋》、《八百壯士》、《筧橋英烈傳》、《梅花》、《黃埔軍魂》、《蒂蒂日記》、《汪洋中的一條船》等四十餘部著名電影,曾獲金馬獎、亞太影展、哥倫比亞影展、巴拿馬影展等多個國際影展獎項。

《汪洋中的一條船》的海報
空戰影片《筧橋英烈傳》的海報
上圖、西元一九八六年七月八日張法鶴先生獲美國奧克拉荷馬市長安迪寇特(Andy Coats)頒贈該市「榮譽市民證書」推崇其成就。
上圖、張法鶴(中)率中華民國影展團參加第十六屆巴拿馬國際電影節載譽回國,舉行記者招待會。左一為影星恬妞、右一鄧美芳。
上圖、張法鶴先生擔任藝術大使之報導(刊載於中國電影三十年)。左上、下的照片為張法鶴先生帶隊出席哥倫比亞影展之代表團合影。
上圖、中澳合作影片《Z字特攻隊》拍攝現場,左一山姆尼爾Sam Neill、左三梅爾吉勃遜Mel Gibson、中為張法鶴先生、中後立者為約翰菲利浦勞John Phillip Law。

人生閱歷豐富 活出新生命

在電影界十三年的忙碌時光,很快地又為他迎來人生另一個階段,擔任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副教授、世新副教授兼電影科主任。張法鶴猶然記得,世新創辦人成舍我老先生,派人三顧茅廬邀請他的情形,他也對這份垂愛賞識銘感於心、認真教學。後來他又進企業界擔任台灣潘氏關係企業總裁,資歷相當豐富完整。並曾擔任中國電視公司副總經理、國家文藝基金會審議委員、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中華戲劇延推委員會委員、臺北市中華戲劇延推協會常務理事、中華民國法學研究會理事長、財團法人何孝元法學基金會董事、師大附中校友會監事主席、台北河北同鄉會常務理事、中加文經協會副理事長、東方高爾夫國際集團總顧問。

高齡已逾八十五歲的張法鶴豐富的經歷讓訪談從白天一直進行到晚上,他表示到這把年齡要「知老、認老、安老」。最後他也殷切的貢獻了人生珍貴的心得,作為送給年輕朋友們的贈言!他說:「境由心造,萬事存乎一心」,星雲大師也曾說:管理自己的心最難!他說:「一個人對未來有很多憧憬,但要立志確定方向,凡事先決定目標,然後要永往直前,即使遇到無路處也能另闢蹊徑達到目的!」

在經歷了人生的許多輝煌跟高潮迭起後,他更說,他現在的座右銘也是人生追求-「追求健康的身體、和樂的家庭、追求新生命」,這也無疑是現階段張法鶴心境的最佳寫照,也正是我們要效法的「生命中的陽光」!

上圖、張法鶴夫婦與長女忠敬及外孫合影。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