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丁香婦女培力課程「後疫時代-助人亦自助」

講師: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 林欣姿

  高齡議題是一個很生活化的事情,我們大家都會變老,其實老了也不是什麼可怕的事情,但是如果高齡人口比例太高,整個社會就會面臨一些重要議題。根據聯合國統計,全世界的老人比例從1950年的8%上升到2011年11%,大概32年後高齡人口比例就高達22%,因為醫療與衛生環境的進步,80歲以上的人口上升速度更快,其中,在樂齡生活暨健康照護產業研究中,全球趨勢共有4個大趨勢:

  1. 各國提倡提升高齡勞動參與率。
  2. 高齡獨居成為未來居住趨勢
  3. 數位科技帶動醫療照護產業轉型
  4. 焦點從急性治療轉向預防保健與慢病管理

  而且高齡化議題為何在台灣如此受到重視,因為台灣老化速度甚至超越歐美日許多已開發國家,今年四月台灣高齡人口突破14%,已經正式邁入高齡社會,同時,台灣獨居或半獨居佔比近4成,高齡獨居議題亦十分值得重視,因此,這樣的議題必須提前去因應,尤其在長照區塊,新興趨勢已悄然發生,科技的運用也成為長照的重要項目,對於長者的照護更顯得重要。

台灣目前在這樣高齡化的社會中,具備7大趨勢。分別為:

  1. 個人健康數據監測需求高
  2. 內在健康與外在美麗同時兼顧
  3. 在地養老為大宗,獨居比例漸增
  4. 生活支援服務與產品增多
  5. 就醫問題困擾仍待解決
  6. 高齡就業需求增加
  7. 學習活動增多,社會互動增

  首先,依數據顯示,高齡者具備愈來愈重視個人健康問題的趨勢,此外,其也很重視外在的狀態,重視穿著打扮以及皮膚的保養,同時,在地養老其實一直是占老人生活居住地點最高的比例,長者若能自理生活,80%以上的長者皆不希望住進機構,住在機構是較不自由的;在生活、工作與醫療上,清潔支援服務與產品增多,長者有更多的時間去進行環境清潔,由於經濟因素,許多長者仍有工作,那多跟他人互動對減緩老化症狀其實相當有幫助,可以看出未來高齡者的學習及就業需求比例將會增加,同時,在就醫上,其實長者常常需要有就醫回診的需求,但根據醫改會的調查發現老人在就醫上有許多不便,包含候診時間長、或是太多種慢性病不知道要看哪一科、重複用藥等等,在這樣的問題下,參考國際標竿,台灣未來因應高齡化,可以著重以下的因素。

  將以上問題和趨勢分為3大類別—個人健康、居家生活及社會參與,並且從前、中、後時期來進行安排。在居家生活上,可以採用國際標竿—瑞典為例,其長者獨居接近40%,前期政府提供以居家服務解決高齡獨居者生活問題,並鼓勵在宅老化,後來善用輔助設備協助老人居家生活,打造養老天堂,協助高齡者居家生活獨立自主;另外,在社會參與上,以韓國為例,國高齡一人戶增加,面臨孤獨死風險提高,其政府以心理治療來預防並降低獨居老人孤獨死風險,其從資方切入,創造就業機會與友善工作環境,提高補助,促進中高齡者就業,並且,給予相關培訓課程,以希冀提高中高齡就業比率,再者,以日本而言,日本以建構「永不退休社會」為目標,日本政府認為,若人人都想健康長壽,社會必然邁入高齡化,「高齡化社會」是人類的理想,為因應高齡化的進展,必須以永不退休為前提,再建構社會經濟系統,以上皆是台灣可以參考的國際標竿。

  最後,台灣在結合以上國際標竿的作為以外,科技技術也是一環。我們看到的技術並不一定最新,但一定要從長者的需求點出發,一個成功的產品技術或服務基本上可以運用NSDB的流程概念來思考,從長者的需求出發來提出解決方案,再思考這個解決方案是否有跟其他已有的產品或服務不同的地方,實質上能夠帶來怎麼樣的幫助,長者的需求從個人健康居家生活到社會參與,每一層的需求若能夠被一一解決,才是能真正提升高齡生活品質,並良好的因應未來趨勢。

(全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