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的「2030永續發展目標」SDGs,指引全球要共同努力、邁向永續,永續發展及人類福祉已成為全球人的共同目標。2021年12月22日紫丁香婦幼關懷協會與財團法人富喬文化藝術基金會、國立臺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學系共同主辦「女性與園藝」座談會,邀請產、醫、學界翹楚,談論園藝與家庭、健康、環保、永續….等的連結與助益,分享多元又有趣的大自然療癒力量及森林永續等議題。從個人到家庭、職場到社會、居家到大自然,將園藝的諸多益處一一揭開,活動盛大圓滿。
















一、「日常即見療癒、療癒即是日常」
園藝療癒非一堂課程,應融入於生活中。如想遇見自然療癒力,從日常散步開始,逐步接近生活中的自然,進而得到療癒。例如:至家中附近的學校或公園,採用「用進(盡)廢退」的健康法則。
二、「綠旅行」景觀療癒
並非一定要做出如何的作品,可以到大自然走一走,在旅行中發現自然療癒力。於疫情期間,可以拿出過往照片,與家人共同討論過往自然的美景。
三、「綠飲食」
利用植物自製生活中的食品或調料,藉由自然無添加來增進身體的健康,並體會自然療癒力。如:薄荷入菜,減少化學重口味的食品。
四、「綠用品」
利於植物製作相關用品,在手作途中,可以舒緩壓力,藉由完成成品,擁有成就感,並使用在生活中,可以在日常使用中感受到。如:天然精油擴香器。
五、「綠遊戲」
運用大自然來增添生活趣味,建立遊戲方式,來體悟自然療癒力。
六、「綠藝術」
使用植物花卉等,進行藝術創作,發展創意,提升美感,並經由作品使他人體悟自然。
七、「綠栽培」
不一定要有一個花園,但可以有一個桌上小花園,在桌上栽種簡單植物,做事或工作時的壓力,可以再看到這樣的綠植而減緩。
綠色照護為預防醫學新趨勢,為健康者維持健康,亞健康者重返健康,使病患重獲健康、自在安適的生活品質,並非取代傳統的治療方式,而為輔助的效益,並藉由園藝綠生活來延續人們的永續亮麗人生,持續親近自然,增加園藝活動參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