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療癒之旅:讓情感自由的飛翔

作者:臺灣通傳智庫創辦人 黃采瑛助理教授

本篇為有聲文章,您可以透過以下連結聆聽:https://youtu.be/bAJ5WyQXhsc

  小林向來是職場中的團隊主力,每個專案項目,他都抱著兢兢業業的心情,帶領組內成員共同努力,一塊迎向成功。可是,在一一次次的升遷機會中,他卻始終獨坐冷板凳。只因他的不吵不鬧,促令他終就是被犧牲、被遺漏的那一個。這使得心灰意冷的他不禁開始問自己:為什麼不是我?

  莉莉是一位具有才情與夢想的藝術家,總想著有朝一日能夠在畫廊展出自己的作品。但是,她多年來不管怎麼努力,如何嘗試用新的方法呈現作品,所提交給畫廊的作品還是一次又一次的被拒絕了。在畫廊老闆又一次的拒絕她時:「妳明年再來吧!」莉莉頓覺胸口滿腔的屈辱,似乎被濃濃的挫折感掐住咽喉,快要窒息。她的大腦塞滿了苦楚,想的都是:為什麼不是我?

  小海和小魚,青梅竹馬一起長大,一直是彼此生活中的最佳良伴。經年累月,情愫暗生。小海這些年來,義無反顧地協助小魚解決生活中許多大大小小的各式難題。直到有一天,小海結識了一個高、富、帥的朋友,小魚竟向小海的這位新朋友告白了!這無情的告白,如同一場風暴,將小海推向痛苦的深淵。他在這震驚的瞬間,亦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心碎!對小海來說,這是情感的背叛,更是心上深深的創傷。不但瓦解了小海對小魚長久以來的信任,也狠狠地撕裂了小海的自信與自尊,讓小海停不下來地一遍遍用「為什麼不是我?」笞打著痛楚不已的真心。

  在以上的故事裡,小林、莉莉與小海,他們的心都面臨著哀慟,深切感受到情緒裡名為「悲傷」的滋味。如果你是他們,或者你是他們身旁的親友,那麼,你會希望怎麼做呢?

  1. 快快結束傷痛,化悲忿為力量,拚力向前行
  2. 無為而治。傷痛無法治療,所以只能慢慢花時間讓它療癒

  相信在現代社會普遍傾向追求快速、有效率的生活方式下,大多數人在面對情感困難的期望時,必然會直截了當的選擇「1. 快快結束傷痛,化悲傷為力量,拚力向前行」,希望大家能夠快速止痛並站起來!

  畢竟,現代生活節奏快速,人們通常在一天之中便要面臨著各種壓力和挑戰。在這樣的環境下,社會強調快速解決問題,以維持高效率的工作和生活,似乎才是「正常」的。加上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使人們比以往容易分享生活中的片刻,展現正面、成功的一面。所以,造成了一種特殊的社會期望,促使人類社會認為:身而為人,應當快速從困境中走出,保持快樂,才是成功的要訣。

  此外,隨著大眾傳播對專業化心理健康觀念的關注增加,現代社會極為強調專業的心理健康觀念,鼓勵人們尋求心理諮商與治療,來有效地應對情感困境。這進一步地加深了大家將「悲傷」視為是負面狀態,甚者是「病」的認知。

  是以,當一個社會對於成功、獲得幸福的期望太過強烈,認為停滯不前或長時間處於困境中是不可接受的。這樣的文化價值觀,藉由社群媒體與大眾傳播鼓吹出來,將更擴大地影響了我們大家對於情感困境的看法。這一套「積極向前、克服困難」的價值觀,總催促著人們要盡可能快速地尋求「悲傷解決方案」,而非停留在痛苦中。

  然而,這樣的專業與期望,事實上忽略了並非所有人或所有情況都能適用,這便使得處於悲傷中的個體在社會期望的壓力下無法喘息,只能壓抑。長此以往,面對悲傷和挫折,過度的強迫振作,忽略情感的合理性紓發和深層的療癒過程。最終,恐怕才會釀出更大的悲劇。

被打臉的「悲傷五步驟」

  1969年,心理學家Elisabeth Kübler-Ross在其著作《死亡與死亡的意義》這本書中,首次提出「悲傷五步驟」。指出當人面對悲傷的情緒時,將可能會按照固定/不固定/循環/跳序的順序而歷經的五個階段:

  1. 否認(Denial):

  面對壞消息時,人們伴隨著震驚和困惑,會先拒絕接受現實,否認不好的情況發生在自己的身上。比如當喜歡的人變心,大多數人會責怪小三或小王,認為如果小三或小王沒有出現,讓身旁的人「被迷惑」、「暫時暈船」,那麼伴侶最愛的人,仍是自己。

  2. 憤怒(Anger):

  當否認無法持續時,人們便會因為自己的存在(心意、行為、付出等)被忽視而感到憤怒,或是對於生命的不公平或命運的不公義而感到憤慨。正如知道自己喜歡的人確實變心,寵妾滅妻,因此會感到無比忿恨,巴不得另一半與小三或小王立刻人間蒸發。或是恨自己識人不清,不長眼睛。

  3. 談判(Bargaining):

  在面對無法改變的悲慘現實時,人們將開始各種嘗試,試著與自己、他人、宗教、命運等討價還價,希望能夠以此改變結局。像是知道伴侶變心,承諾自己將會改變哪些地方以迎合,求許對方不要拋棄自己。或是在知道自己得到絕症後,與老天許願,祈求奇蹟出現。

  4. 沮喪(Depression):

  當交涉無法實現時,人們則會開始進入沮喪的階段,感到無望、悲傷和孤獨。在此階段常常會出現形銷骨立、六神五主、香消玉殞等。

  5. 接受(Acceptance):

  在經歷前四個階段後,我們才會慢慢地接受現實,開始調適自我的生活,並找到內在的平靜。

  然則,現實生活中,悲傷無法比較,也各有其不同發展。悲傷療癒從來都沒有相同的步驟章程,更不強推讓人迅速忘記、壓抑痛苦的策略。反之,當我們處於悲傷,或是遇到悲傷的人,都應當創建一個肅靜而溫暖的空間,以直面受傷的情感,虛心靜觀。

(全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