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林蔗鄉
位在雲林縣西南一隅的水林鄉,相較於東側北港鎮的響亮名氣,水林可說是一個很少人聽過、到過的地方。但是在日治時期,水林曾經出現一位對台灣糖業有著重要影響的風雲人物:「台灣蔗王」紀長。
「台灣蔗王」紀長
水林自古以來就種植大片面積的甘蔗,世居水林的水北村村長洪茂仁先生告訴筆者:「一百多年前,水林北面的後庄一帶,當時庄內有99 間舊式糖廍,但每每再出現第一百間糖廍,一定會有一間發生火災,真是很神奇。」
紀長出生於清光緒十七年(西元1891),從小就展現了對於甘蔗栽種過人的興趣和努力。根據紀利男(音樂家,紀長孫子)從他祖母口中描述,紀長小時候在日本糖廠當泡茶小弟,糖廠後面有塊農地,就在那裏忙進忙出種甘蔗,研究甘蔗要怎麼種糖分才會提高。廠長竟然因為他的認真,還撥一甲地給他做實驗。
隨著時間與經驗的累積,紀長研究淡化水林高鹽分的土壤、改良甘蔗種植採深土栽培,並以及改善排水、調整適合的肥料。在日治昭和二年(民國十六年,西元1927)4月21日的〈台灣日日新報〉一則〈紀長氏農場栽蔗近況〉新聞中,就詳細報導了紀長在種植甘蔗方面所作的努力與改良的方法。
大正十四年(民國十四年,西元1925),臺灣新聞社發起全島甘蔗品評會比賽,紀長打敗眾家對手勇奪「一等賞」,並獲邀在臺中公會堂的「糖業演講大會」中發表演說。前述的報紙,也報導他曾獲得臺灣第10任總督伊澤多喜男、大日本農會總裁守正王、台南州松井知事的褒賞。
除了自身所擁有的數百甲田地,紀長還承租一千三百甲土地種植甘蔗,因此總產量非常龐鉅,也成為東洋製糖株式會社北港製糖所(北港糖廠的前身)甘蔗原料採收區內最大的個體戶。這也難怪,北港製糖所原本只有連接北港到嘉義的糖業鐵道,到了大正二年(民國二年,西元1913年),再從北港往海邊延伸,從土間厝、水林、萬興、蔡厝,終點站是烏麻園(現在的口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載運紀長在水林週邊栽種的甘蔗。
故居猶在 只是凋零
在村長帶領下來到紀長的故居,也是他擔任庄長時的辦公室。這幢閩南合院建於大正四年(民國四年,西元1915),也看當時大戶人家流行於窗櫺下段的牆面,使用當時昂貴的彩瓷花磚作為裝飾。
老宅目前閒置中,但是拜亭的斗拱、員光、吊籃,皆屬上乘的木雕傑作;正廳木構上的典雅彩繪、書法,應該皆是出自名家手筆。儘管經過百年的日曬風吹雨淋,已經顯出嚴重老態,但還是可以看出他當年藉由住宅彰顯事業經營成功的同時,也展現了典雅的品味。
村長不忘補充,「嘉北線會經過水林,絕對是紀長的影響力。也只有紀長當年可以命令五分車停下來載他!」聽著村長說著這樣的傳聞,再仰望這幢故居的氣勢,看得出來當年紀長在水林以及台灣糖業具有呼風喚雨的影響力。
綠浪傳奇已遠去
「綠葉翻時拂碧滄」是水林一位文人李啟東〈蔗浪〉詩中的文句,不啻為當年紀長在糖業耕耘的最佳寫照,只是如今不但水林綠浪不再翻飛,紀長的傳奇也被淡忘。
(全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