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臺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 陳亮恭醫師
與過去的時代相較,現代人由於生活忙碌、工作壓力大,記憶力不佳的狀況蠻常成為大家的困擾。常常會覺得怎麼剛講過的事情就忘記、剛喝過的水杯也不知放到哪裡去,每次發生這樣的現象時,就不免會擔心是否是失智症的前兆。其實,所謂的「記憶力」是一個很複雜的狀況,因為一個人要能記住一件事情必須要先能專注,如果對於獲取的資訊左耳進右耳出的東西根本沒有進到腦子裡,又何來記憶可言?但是,當你面對一個熟悉的臉孔卻不記得對方的名字,經人提醒後而你卻依舊不認識;或是找不到某樣東西,後來找到時卻又不記得該樣物品的用途時,這就值得擔心了。
失智症的典型之起始症狀為記憶障礙,病人常會遺忘最近剛發生的事,而較久以前的記憶則相對不受影響,不過一般正常老化所造成的健忘也看起來十分類似。失智症影響的範圍除了記憶之外,還包括語言能力、理解力、運動能力、短期記憶、辨認日常用品的能力、反應時間、個性、執行能力、解題能力,失智症之症狀也可能包括人格或行為改變。不過,高齡者也可能因其他藥物、手術、感染、睡眠不足、飲食不正常、脫水、更換住處或是個人危機而有智能改變之症狀。這種現象稱之為譫妄,症狀類似失智症,但並非失智症,這方面需要醫師專業的評估判斷。
近年來的研究發現,由正常老化到失智症出現發生之間,有一段過渡時期被稱為「輕度知能障礙」,長期追蹤這些個案每年約有15-40%會變為失智症。不過,每個人隨著教育、社會經濟狀況與身體功能狀況的不同,對於認知功能下降的感受也有很大的差異。截至目前為止,雖然我們無法成功的返老還童,但是對於減低得到失智症的風險仍有些方法。最近的研究發現,在阿茲海默症被診斷的第一個症狀出現的25年前,大腦及腦脊髓液就已經變化。目前為止有四個已經得到驗證,能增進大腦與身體健康的策略,包括:心智活動、體能活動、壓力抒解及健康大腦飲食。
(全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