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國立中興大學行銷系李宗儒教授
中國農業大學赴台交換生會計系臧梓伊
很多時候我們會有這樣的感覺,忽然之間整個世界都灰暗了,沒有緣由的喪氣,對自己的未來一片迷茫,自己做什麼都困難重重,而看看周圍的人,好像每一個人都有事情在做,都有明確的目標。這時候整個人籠罩在低氣壓中。我們懊惱,我們煩躁,到最後可能會自暴自棄。其實這一切都來自於我們對自己的高要求。我們覺得自己生來不該平凡,我們覺得自己應該有所做有所為,可是現實是我們什麼也做不了,生活遠遠沒有達到我們想要的狀態。甚至我們會覺得自己在人生最低谷。這個時候,我們能做的其實很簡單:接受自己的平凡。世界那麼大,總統一個國家也只會有一個,你會因為自己當不上總統就覺得活不下去了嗎。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好,,知道自己有缺點已經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我們只要接受自己的缺點,慢慢的來改掉就好。何必那麼著急非要變成一個完美無瑕的人呢。
其實我們焦慮的還有一個原因是對於快速成功的渴望。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著實影響了一大批人。報紙很多八歲小學畢業,十幾歲大學畢業,三十歲就創業成功等等的報導,還有青春偶像團體的低齡化,在韓國台灣很多年輕明星僅僅還在上國中。等等這些會讓人產生這樣的認知,再不成功,再不出名就晚了。過於快點成功的渴望,讓我們在看到別人成功時自己像是熱鍋上的螞蟻著急的不行。壓力自然就來了。父母也是,深信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從幼稚園開始就要雙語教學,國小,國中,高中統統在補習班中度過,動不動就要被拿來和“人家的孩子”比較。這種教育下,小孩子會有不能輸的信念,不敢犯一點錯,犯了錯就覺得世界完了,人生再也沒有可能性。
但是其實細細想來張愛玲這句話可質疑的地方也很多。且不說出名早晚並非能由你自己說了算,更令人起疑的是,就算出名早了,成功早了,就真那麼好嗎?且以張愛玲自己為例,她的《傳奇》出版時名聲鵲起,那時她還不到二十四歲,出名夠早吧。可是張愛玲今後的生活並沒有過得我們以為的應該的那樣幸福,結局呢,客死他鄉,遺體還是過了一個週才被人發現。我並不認為這樣的結局會比那些出名成功晚,甚至沒有成功的普通小老百姓強。而最最令人遺憾的,是她在文學上似乎也江郎才盡,再沒有出現過什麼驚世的作品。出名早固然值得驕傲,出名早的名人們應該趁著自己的大好年華去做更多有利於社會有利於自己的事情。讓自己在擅長的領域中獲得更好的成績。
想對社會大眾以及婦幼關懷協會的每位成員們說:在我們著急成功的時候,在我們壓力壓得我們喘不過氣的時候,請不要著急。生命還很長,我們還很年輕,未來還會有無數的可能。何必糾結於現在的無作為而否認未來的種種可能呢?或許我們現在正在人生低谷,但是,處在人生最低谷有一個好處無論哪一個方向都是向上。所以慢慢來慢慢做自己想做的,哪怕我們暫時找不到自己喜歡的,那就慢慢把我們手頭的一件一件事情做好,做著做著說不定我們就找到了自己喜歡的。
所以,在迷茫時,在壓力下,請深吸一口氣,默默對自己說:不要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