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陽國小 王派仁校長
所謂的「三鐵共構–高鐵、台鐵、地鐵」是現在不少火車站的特色,但是你以為三鐵共構現在才有嗎?其實最早的三鐵共構火車站是在哪裡?答案是嘉義火車站。現在的嘉義火車站(第二代)在設計時,就把縱貫鐵道、阿里山林鐵以及連接北港、朴子兩地的糖業鐵道,都在嘉義火車站匯集。
昭和五年1月24日的台灣日日新報,特別提到新的嘉義火車站將和北港、朴子兩地的糖鐵連結。
日治時期的嘉義火車站營運業績愈來愈好,其中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可經由這
裡連接北港糖鐵與阿里山林鐵。像是北港糖鐵就是被稱為「進香鐵道」,從嘉義火車站搭乘北港線是台灣糖業鐵道營業績效最好,也是最後停駛的路線。這段鐵道運送無數的旅人和進香客,到新港奉天宮與北港朝天宮進香,是一條曾經非常熱門的黃金路線。
完工於日治明治四十四年,全長878.63公尺的北港溪鐵橋,是糖鐵最長鐵橋
著名的阿里山林業鐵道,自1912年從嘉義至二萬平正式通車,就成為一條很受歡迎的高山鐵道。除了載運木材,自昭和年間起,阿里山鐵路開闢了「嘉義到新高口」的直通列車,讓想要登新高山(玉山)的旅客更加方便,因而還掀起一波昭和時期的國民運動–搭阿里山鐵路登新高山。
阿里山林鐵蒸汽小火車的起點北門驛,也是阿里山鐵路貨運集散地
由於匯集了三條鐵路,加上搭乘火車的乘客愈來愈多,因此第一代的木造車站早已經無法容納愈來愈多的旅客,總督府鐵道部在大正十一年(民國十一年;西元1922年)就曾經編列了三十萬圓的預算,打算新蓋嘉義火車站。
昭和八年第二代嘉義火車站完工啟用,上圖刊載於當年7月26日的台灣日日新報。
然而儘管如此,嘉義火車站的新築計畫卻不斷延宕。甚至一度因為日本中央政府的經費否決,差一點胎死腹中。後來實際完工啟用已經是昭和八年(民國二十二年;西元1933年),算一算總共歷經長達十一年的時間。
嘉義火車站的完工時間,距離上一個大型火車站—臺中驛,已經足足十二年,而且已經從大正進入昭和,正好也是建築風格從古典轉向現代的重要階段。昭和初年的廳舍建築,多少還是延續大正年間的「巴洛克式」基調,其後漸漸步上的所謂的「現代主義」,也是昭和年間建築的顯學。
從嘉義火車站山牆頂端的飾帶,仍舊可以察覺保留大正年間的建築語彙。
基本上嘉義火車站的建築主體,很像是由幾個立方體拼湊而成,運用大量水平和圓弧線條,所以頗有幾何的趣味。但仍舊可以看出其未完全跳脫大正年間建築特色–整體外觀仍舊採取左右對稱,以及一些被簡化的裝飾或飾帶。
因為後來又增加許多附屬建築,如今並不容易看到嘉義火車站的全貌。
除了外觀設計的改變,嘉義火車站的內部空間,也配合當時搭乘火車的人數愈來愈多,朝向提高服務效能進行設計,像是增加了服務台、販賣部,另外廁所也納入車站的主體。也因此,我們也可說嘉義火車站在功能、外觀與內部設計等,都開創了一個新的里程碑。
嘉義驛的挑高大廳與拱窗,仍舊可以感受曾經的風華與典雅。
如今因為公路的開通,阿里山森林鐵道早已不復昔日光景,北港糖鐵而也在民國七十一年停止載客,嘉義火車站依然矗立,而最早的三鐵共構也漸漸被人們淡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