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東海大學EMBA教授 王鳳奎博士

在全球化與科技飛速發展的浪潮下,台灣中小企業正迎來一場艱鉅且全面的挑戰。這些企業不論是製造業還是服務業,皆曾為台灣經濟的成長、就業機會的創造與國際競爭力的提升,注入源源不絕的活力。然而,當全球市場對數位化、環保意識、人才素質等要求日益提高,且產業競爭進入國際化、跨領域整合的階段,如何因應外在環境的轉變並適時調整自身營運模式,成了每一位台灣中小企業業主無法迴避的課題。
轉型與抉擇:中小企面臨的共同挑戰
隨著雲端運算、人工智慧、大數據等科技應用愈趨成熟,過去以人工作業、紙本管理為主的營運流程,已不足以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製造業需要在產線導入自動化與智慧化設備,而服務業則必須善用電子商務、線上平台、顧客關係管理(CRM)系統等工具,迅速回應顧客需求並提升服務品質。無論是工廠還是餐廳、零售通路或旅遊業,若無法順利推動數位轉型,往往會陷入效率低落、成本過高的泥沼。
全球氣候變遷與環保意識高漲,已推動各國政府與企業朝向永續經營的目標前進。製造業首當其衝,需要面對生產過程碳排放的壓力;服務業同樣也面臨能源使用與廢棄物處理的問題。無論是百貨公司、餐廳、飯店或物流業,都逐漸被要求採用綠色能源、落實減碳措施,甚至要重新思考供應鏈管理,以維持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與形象。
台灣產業長期存在「缺才、缺工、缺地、缺水、缺電」的結構性困境。其中「缺才」與「缺工」對中小企業的影響尤其重大。儘管政府與產學界積極推動人才培育,在實務上卻常出現企業「找不到、留不住」的情況。除了第一線的勞工嚴重不足外,製造業需要工程研發、設備維修等專才,服務業則需要具備數位行銷、品牌管理或國際語言能力的人才。如何透過制度與文化改造,讓年輕人願意投身中小企業,並持續在職進修,成為各行各業共同的挑戰。


從守成到轉型:服務業也需改頭換面
相比於看得見的機器設備升級,服務業的轉型往往聚焦在「流程再造」與「顧客體驗」的調整。以餐飲業為例,某家原本僅在中部小有名氣的餐廳,面臨市場飽和與外送服務盛行的挑戰,決定擴大經營版圖。他們首先與外送平台合作,將菜色與品牌形象置於線上平台曝光;再者,透過導入點餐系統與雲端POS(銷售時點情報系統),大幅減少人為出錯與人力成本,並與廚具設備商與冷鏈物流業者合作,穩定維持餐點品質並降低浪費。結果,不但實現營收的雙位數成長,也讓他們可以思考在綠色包材與廢棄物處理進行升級。
另一家以衣飾銷售為主的零售業者,原本仰賴實體店鋪的人流,但受到網購與大型購物中心衝擊,營運陷入困境。業主決定進行品牌重塑與顧客資料的數據管理,將部分重點商品轉移到網路商城銷售,同時在門市推出體驗空間、VIP顧客服飾搭配諮詢以及快速到貨服務。透過實體店面與線上商城的綿密整合,他們得以精準掌握顧客偏好,並依大數據分析來規劃新產品,終於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逆勢成長,也逐步朝環保材質與包裝升級。
再創高峰:製造與服務業的協同與合作
目前製造業服務化已成中小製造業的轉型重點,而服務業的淨零與數位轉型與製造業並非毫無關聯,雙方可透過「跨領域合作」來擴大彼此的競爭優勢。許多服務業在推動轉型時,往往需要仰賴製造商提供符合永續標準的商品或設備;同樣地,製造業也需要服務業的行銷通路與終端顧客洞察。以某家從事智慧居家系統整合的中小企業為例,他們與餐飲、觀光旅館業者合作,打造客製化的環境控制與節能管理系統,讓顧客得以體驗最新的智慧生活,也降低旅館與餐廳的營運成本,雙方皆因這種合作模式而獲得實質收益。


決定關鍵:老闆的「心力」與外部資源整合
面對市場變化與環境壓力,老闆必須擁有堅定不移的信念,願意在組織文化、營運策略上做出調整;同時,更要有長期佈局的規劃能力,無論是建立內部培訓機制,還是投資研發,都需要耐心與決心。即使有了明確目標,也需要足夠的資金、技術與人力才能落實。各類政府輔導與補助計畫、產學合作平台、金融機構的低利貸款專案等,都可視為企業轉型的外部推手。若能透過與學研機構合作,或與同業、異業結盟,往往能得到更多關鍵資源,讓轉型過程更順利。
挑戰與機遇並存:未來的生存之道
在全球供應鏈重組與永續經營的趨勢下,台灣中小企業唯有不斷創新與調整,才能在國際舞台上站穩腳步。這並不僅限於製造業,服務業同樣需要思考如何強化數位能力、提升環保標準並打造自身品牌價值。包括餐飲、零售、旅遊、金融與物流等行業,都能從其他領域學習到轉型經驗,並結合自身優勢加以應用。
面對未來,雖然挑戰無處不在,但對中小企業而言,也是一個重新出發、再創高峰的時刻。正如同達爾文進化論所言:「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企業必須敏銳觀察環境變化,運用「快、狠、準」的決策力來因應市場的變化。當愈來愈多老闆從「無心無力」轉向「有心有力」,並帶領團隊積極學習與創新,便能在困境之中培養出堅強的競爭力,繼續為台灣的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做出貢獻。
因此,無論是製造業或服務業,唯有透過更廣闊的合作與更高深的變革,才能在全球經濟的洪流中生存茁壯。今天的中小企業不僅要努力維持既有顧客,還要放眼國際舞台、開發新市場,並以永續經營為核心理念。過去,台灣中小企業創造了一次又一次的經濟奇蹟;未來,也將透過積極的轉型與不斷的突破,開啟新一波的成長動能,實踐永續、創新與競爭力並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