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臺灣通傳智庫創辦人 黃采瑛助理教授
本篇為有聲文章,您可以透過以下連結聆聽:https://youtu.be/zHjFCmsW5-M
「這孩子怎麼四個月大了,還不會說話,是不是該帶去給醫生拉個舌頭?」「寶寶怎麼六個月大了,還不會走路?是不是該去給醫生拉拉腳?」從嬰兒出生,蕙蘭總希望孩子能夠快快長大,變得夠強、夠壯。
待孩子上小學,
「媽!你看!我們羽球比賽第一名耶!可以去參加全台灣的比賽了!」孩子一衝進家門,就希望得到母親的稱讚。
不料,蕙蘭彷若未聞,只焦切的問:「這次考試,怎麼會這麼粗心?這題不是教過你了嗎?」
孩子委屈的嘟囔:「可是整張考卷,我也只錯了這題啊!而且我的羽球……。」
未等孩子說完,蕙蘭又急切的開口:「今天這麼冷,你怎麼不把外套穿好再回來?」
待孩子上了國中、高中,乃至於大學,親子關係總是在蕙蘭「求好心切」的對應中,匆匆而過。待孩子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蕙蘭又忙著問孩子「什麼時候加薪?生活可以更穩定?」而在孩子總算是在工作上一展長才,能夠過著稍加穩定的日子時,蕙蘭又忙著問孩子「什麼時候成家?有個對象?」
蕙蘭與孩子似乎一直在上演著「你追我跑」的遊戲,以致於孩子的情緒終於崩潰!在奪門而出前,對著蕙蘭大喊:「媽!你為什麼總是不了解我?你有慢下來仔細看看我嗎?對你而言,我總是到不了你的期待,如果你真的這麼討厭我!那我離家出走好了!」
話音落,門「碰」的關上!留下了呆愣在原處,傷心的蕙蘭頹坐在地……。
其實,蕙蘭的故事,你我並不陌生,只是多半沒有察覺。因為,我們都習慣了「快」!行動時,開車的超車,騎車的鑽縫,連走路都討厭有人走在我們前面!硬是要「超(過別)人」!看到紅燈車停,即便自己不在斑馬線上,也要直接穿越車輛,橫越馬路!就算有生命危險,仍容不得慢上半步!
現代人連吃飯的速度亦越來越快,菜都被我們夾走了,還問旁邊的人「怎麼不吃啊?很好吃耶!」尤其在與親友見面時,更是焦急的問候他人是否比現階段更進一步?所以,問正在讀書的人,什麼時候畢業?問正在上班的人,什麼時候升官?問三十歲的人,何時結束敗犬生活?問四十歲的人退休金存夠了沒?問五十歲的人,你的孩子什麼時候畢業……。滿滿的關懷,卻造成了集體滿滿的焦躁!這樣的人際關係似乎從溫暖,變成了滾燙,實在很需要降溫。
是以,急性子不但灼傷了自己的人際關係,還會傷害我們所愛,或真正愛我們的人。讓在路上遠遠看到的朋友,怎麼忽然他就不往前走,直接轉彎或過馬路了?讓在過年時,才會齊聚一堂的親戚,怎麼單獨和我們相處時看起來特別不自在?聊不到兩句,即說要去幫忙端菜或上廁所?套一句年輕人說的詞,這都是急性子的緣故,促使我們常令人「社死現場」(讓人產生尷尬的瞬間)。久而久之,在所有人都因怕受傷而不敢和我們對話時,我們便難逃「社死」(社會性死亡,指人被社會忽視、孤立)。
慢,讓情感更長壽!
人類的大腦是個有趣的寶庫,每天當我們睜眼所見、耳有聽聞,接收外界不斷刺激時,都會收到成千上萬的訊息。如果每一則訊息都需處理,我們便會像電影《動物方城市》中的樹懶一般遲緩。因此,聰明的大腦選擇了有些事仔細思考、多加注意,有些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毋需在意。也因為如此運作,大腦在接收外界刺激,作出反應,分成了兩條道路進行。
其中一條,以我們的五感(眼、耳、口、鼻、皮膚等感覺器官)接收外界刺激,促令感覺神經元興奮,產生神經衝動。接著將這股衝動傳至脊髓中間神經元,使之進入大腦。再由大腦慢速且精確的分析,然後回傳至脊髓,經過運動神經元,激起我們的肌肉與腺體(動作反應),最終表現行為。
因為這條需經過大腦的道路較為漫長,才讓我們具備足夠的時間,觀察情境,慢慢思考。一旦當大腦擁有充裕的時間啟動,我們自然而然就能夠適切的表情達意,不傷人地把情感經營好。
反之,在經營感情時,如果大腦沒有足夠的時間運作,災難就此發生!我們雖然同樣以五感(眼、耳、口、鼻、皮膚等感覺器官)接收外界刺激,興奮感覺神經元。但是產生神經衝動後,這股衝動只會傳至脊髓中間神經元,不會傳至大腦。反倒是由杏仁核快速處理感官資訊,分辨情緒意義。這樣輕率啟動運動神經元,產生肌肉腺體的動作反應,完全不經大腦思考,其實相當危險!
由於不需經過大腦思量,我們執行出來的行為表現、動作反應既直接又快速,可是並不精確!是以,我們常常看不懂(甚至慣性忽略)眼前的資訊,如產品包裝上寫的說明事項、手遊的遊戲規則等;聽不懂(甚至慣性失聰)別人說的話。長久下來,當有朝一日,我們需向他人陳述事情時,往往少一個主詞、缺一個動詞的語焉不詳。不僅無法與親友經營感情,連溝通都成為累人、累己的事,以致於最後只安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營造人際關係時,倘若常求速成(以杏仁核取代慢大腦),不但會造成溝通上的誤會頻仍。大腦來不及控制杏仁核的情況下,更會讓我們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直接發難。使得情緒大起大落,十分Drama(戲劇張力十足),無法自制!再度讓與我們親近的人不知所措,大大損壞我們的形象與人我關係!
所以,慢,不只是一種修養,更是一份禮物。慢活,讓我們遠離心血管疾病與癌症。由「慢」釀出來的溫暖、耐心、包容,則讓我們身旁的人都能感受得到這份細緻的「愛」。
(全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