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諮商心理師 何美雪
近日逛百貨公司時,想起許久未買衣服給我那節儉無比的八十歲老母,就選購幾件適合的羊毛上衣和褲子。結帳時,原本淡然的中年櫃姐,突然很感嘆、很認真的看著我說:「我覺得你很讚!現在要找像妳這樣捨得買給媽媽的女兒很少!真的!」不習慣跟櫃姐多話的我,訝異地看著她的一臉誠懇。
她繼續說:「我這櫃衣服都是在賣給年紀大的,看多了,真的,尤其這幾年特別有感覺…」我隨意地回應說:「大多較捨得買給孩子吧!」她直說:「對…」。這番話,彷彿一顆石頭,引起我心中陣陣漣漪。
不免想起不久之前另一個類似的場景–上個月利用假日帶我老母親南下輕旅行,順路到玉井果菜市場閒逛。買木瓜結帳時,賣木瓜的歐巴桑看到我身旁的老母,立刻又拿起兩個木瓜放入塑膠袋裡,邊說:「你能帶媽媽出來逛逛,多送你兩顆木瓜。」我和我的老母親相視而笑。
把場景轉到朋友幼兒園辦理聖誕變裝秀,據她描述現場是鋼鐵人、美國隊長、蝙蝠俠…,孩子的變裝精緻多樣氣氛熱鬧,但可以確定的是這些裝扮都是父母花錢甚至親自動手精心製作而來,父母對孩子的看重與付出不言而喻。
在我成長的60年代,多數家庭食指浩繁,孩子多如草,雖只有溫飽但多堅韌,常須仰視並順從父母。但在少子化的現代,孩子則多是寶,且在多元文化刺激下,育兒確實有其相對不易處,漸漸的,家庭的時間、心力、金錢都投注在稀孩子身上。
當百貨公司中年櫃姐感嘆買衣服給父母的人變少了;當菜市場的歐巴桑都會給優惠鼓勵我帶老母出門了,真的叫人感受到從父母為尊過渡到以子女為主的現代社會,有著過猶不及的失衡–老父母卻常常淪為家庭育兒或家務幫手,鮮少是被關懷的焦點。這或許是近年來老年憂鬱症持續上升的最佳解答–整個社會與家庭總是為孩子做太多;為父母做太少。
但我仍相信這之間應該是相對而非絕對的,也深感能帶著母親出遊散步是我的幸福,甚至會鼓勵孩子在家族出遊時輪流陪伴阿嬤,孩子因此愈顯貼心!或許我們政府相關機構或商家也可以思考如何鼓勵家庭帶老父母出遊,相信不僅可以減緩老年憂鬱症的發生,也可作為身處這不平衡世代長大的孩子一個典範!
走筆至此,那個寒冬中百貨公司內簡短對話、那個深秋菜市場給木瓜作為獎品的舉動,讓一輩子為兒女家庭操勞老母親的身影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