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任偏鄉國中教師,亞洲週刊特約撰稿 呂禮詩
教學現場最難的,莫過於和「三分鐘熱度」拔河。
有天下課,上課愛以動作或聲響引人注意的學生一反常態的來找我,雖然上課期間他經常打斷上課進度,引起同學反感,也讓我急的惱怒!但學生願意問問題或談心事,是打開心房的第一步,當老師的自然不能錯過這個難得的機會。
「老師,我想學好數學,不知道還來不來的及?」
拍拍他的肩膀:「只要想開始,什麼時間都來的及!」
他突然停下腳步,問道:「我國小四年級就放棄數學了,真的可以補的回來?」
「在還沒有進入方程式之前,其實是國小課程的延續,只要你想學,老師的下課時間,都留給你!」
就是那道光!從他的眼中看到了學習的動機,臉上也綻放出難得的笑容。
從此,上課再也不見惱人的行為。只要他舉手,那一道解題過程就留在黑板上;下課後就從留在黑板上的「停格」開始補救,將之前沒學到的或聽不懂的,一次說個明白。往往下節課的老師已經來了或餐廳裡的師生們已經開動,才不得已的結束;一回頭,滿滿的黑板上,差參著國小到國中的數學內容。
我知道,孩子是心急的。每當他開心的搞懂一個解法、一道公式,常掃興的提醒著他:數學建構在持續的學習上,在黑暗的隧道裡看到出口微弱的天光雖然值得高興,但要能夠站穩腳跟,還需要不斷的付出。果如所料,段考的成績進步有限,氣餒的情緒在眼中擴散。
下課時,叫住學生;他低著頭、完全不想溝通。
「老師仔細地看過你的考卷,有寫的幾乎都對,問題在於不熟練,所以考試時想了很久,對吧?!」
「咦!老師你怎麼知道?」孩子的眼神開始從放棄轉變為疑惑。
「齁……老師只改你們二班的考卷,都是看過程給分的,不會答案錯、就全錯,當然知道囉!」
接著說:「光會算一次不夠,題型會有許多變化,要不要晚上輔導課結束後到圖書館來續攤啊?」
再次看到學生眼中的那道光!不但繼續著課間非正式的「補救教學」,而且願意駐足一起共學的伙伴越來越多;一開始只是從別的老師口中聽到他的改變,在班上的「學習共同體」的分組中,也從聆聽慢慢的開始對話。第二次段考脫離了不及格,更鼓舞了他的士氣!
原來從「愛」出發,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不斷的透過補救教學提供資訊與刺激,且提供正面的回饋,強化了學習的動力,不知不覺中型塑了學生的「恆毅力」(Gr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