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所長 詹文男
創新創業是近年全球重視的焦點,台灣亦是如此。為了掌握網路時代的商機,各部會都有新創的計畫在推動政府甚至宣示短期內至少要孕育出1家獨角獸,充分展現政府的決心。對於此一目標,部分業界有不同的看法,認為以國內的環境與市場規模,實現的機率恐怕不高。不過,全球創新環境已有所改變,只要能掌握此一契機,雖然非獨角獸,但若是培育一些領頭羊,應該還是很有機會!
回顧全球網路產業發展,第一波浪潮領導業者如Dell、Microsoft等,主要以美國為主,產業為PC與網路服務。而這也造就了許多週邊設備及零組件廠商;第二波領導業者如Apple、Google、Facebook,仍以美國為首,但發展地區高度集中在矽谷,使矽谷成為關鍵樞紐,主要產業為網路及行動App服務。如今全球產業已逐漸邁入第三波創新浪潮,產業樣貌將與以往的兩波態勢有所不同。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的研究,未來新創產業將有以下面貌:
首先,新創樞紐將由美國矽谷朝全球化發展。基本上前兩波科技新創都是以美國為首,發展至今引領了包括半導體、個人電腦及網路等科技產業的發展。然而,經濟高度發展不斷帶來環境負面的影響、大企業壟斷的排擠效應及產業創新動能未明等因素,使得矽谷生態圈的領導地位逐漸下滑。近年來除了美國新創之外,歐洲、中國大陸與東南亞亦有許多獨角獸出現,如德國的zalando、中國大陸商湯科技、印度Flipkart及印尼Tokopedia等,皆帶動該地之創新創業氛圍。 尤其近年來創新創業成為各國與城市發展的顯學,希望藉此提升國際能見度與地位。根據Startup Genome 2018年全球新創生態系報告,全球新創生態系排名,除了美國城市之外,北京與上海、以色列特拉維夫、新加坡、德國柏林、瑞典斯德哥爾摩、荷蘭阿姆斯特丹皆入列全球前20大。未來新創樞紐將不再是由美國獨領風騷,而是進一步朝全球化發展,如歐洲、東南亞等。
其次,產業焦點將從消費性網路市場轉向垂直領域的應用。例如過去的Google、Facebook、Uber等皆以消費性市場為主,然而隨著物聯網、智慧醫療、智慧交通及智慧零售等趨勢的興起,未來具生物技術、醫療保健、運輸物流之產業技術根基的城市或區域,將較有機會形成相關創新創業生態圈。
最後,市場成功要素將從關鍵多數到領域的專業。第二波網路新創經營型態多為平台服務,發展關鍵是創造網路效應,讓平台的價值能夠隨著使用者人數的增加而提高,以致於免費、促銷等面向終端消費者的誘因提供成為常見的平台經營手段。然而,第三波浪潮的垂直領域新創,成功要素將從第二波浪潮的「取得關鍵多數」逐漸轉變為「領域專長」與「產業合作夥伴」。
觀察台灣產業網路新創的發展,國內在第二波消費性網路服務趨勢中,因本土市場限制難以擴大規模,經營跨國市場難度又高,因此少有能發展出具國際化經營規模的業者。但展望未來已現以下幾個契機:其一,隨著國際創投業者不再只聚焦矽谷新創,投資目光開始變得更廣,向全球搜尋值得投資之新創標的,台灣新創比以往更有機會接觸國際投資人;
其二,過去新創公司多以矽谷為大本營,相關研發人力與資源皆集中在矽谷總部,然而隨著矽谷用人、營運成本越來越高,新創企業的營運型態可能會有所改變。未來矽谷的創新研發核心定位不致被取代,但組織規模會縮小,開始往全球其他地方搜尋適合的營運據點與研發人才。台灣科技人才豐沛,除了有機會吸引國外新創企業來台設立研發據點外,科技人才亦有機會透過遠端工作的方式參與國際企業之發展。 其三,這一波新創浪潮將朝向垂直領域發展,比起第二波浪潮更講究垂直領域知識與產業基礎,台灣在許多產業上擁有深厚的根基,如電子製造業、醫療、紡織製鞋、精密機械等產業,未來若能與新創進行有效的激盪與合作,一定能有機會在第三波產業浪潮中脫穎而出!
(全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