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現有與未來人才的培育與選擇

作者:國立中興大學 行銷系 李宗儒教授、智慧創意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王詩琦 學生

「缺人,缺人,缺人,找不到人!」這樣的呼聲已成為許多企業之間常見的對話內容。本文將從現有員工的再培訓、激勵機制到新興跨領域人才的培育與選擇,提出具前瞻性的思考方向與實務建議。

一、從社會現象看人才斷層:企業缺工與轉型壓力

在少子化與高齡化的雙重影響下,台灣社會面臨勞動力持續萎縮的挑戰。尤其對中小型企業而言,「找不到人」與「留不住人才」已成為普遍困境。同時,科技快速演進也讓產業面臨轉型壓力,從人工智慧、物聯網到大數據應用,企業若無法即時因應,將難以維持競爭力。這樣的變局讓企業在「培育現有人才」與「吸引新興人才」兩方面都面臨考驗。

二、提升內部動能:現有員工的再培訓與激勵機制

面對環境快速變遷,企業必須重新思考如何強化內部人才的學習動能。許多企業已開始投入更多資源於員工再教育與技能轉型,例如:鼓勵主管與核心員工攻讀EMBA、報名進修課程、或是參與產業訓練課程等。同時,也可透過建立公司內部的讀書會、邀請產業專家定期演講分享,或是跨部門協作專案,讓員工有機會接觸新觀念、新科技,重新激發學習與創新的動力。這不僅能強化員工實力,也有助於提升整體組織的轉型韌性。

三、廣納未來新秀:跨領域學程中的新興人才

針對未來新進人才的培育方向,企業也可從大學端的教育創新趨勢中尋找潛在機會。近年來,為因應未來產業對複合型人才的需求,台灣各大學陸續推出跨領域學程,讓學生得以跨越傳統學門的界線,具備更廣的知識基礎與應變能力。雖然這些學生在單一專業上的深度可能尚需強化,但其橫向思考與整合能力,往往更能契合變動中的工作型態與多元職場需求。

例如,台灣大學的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與中山大學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皆結合多元背景並強調整合應用;此外,中興大學設立的「智慧創意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則進一步結合人工智慧、程式設計、工程應用與管理知識,並鼓勵學生透過實作專題與創意思考,培養解決問題的整合視野。此類型學程為企業提供了一種新的人才來源,特別適合新創產業、智慧製造或數位轉型等對靈活與跨界能力需求高的組織。

四、企業雙軌並進的人才策略:培育現有人才、接軌未來新秀

在產業快速變動的情勢下,企業的人才策略不應僅停留於填補短期缺口,而是需要具備前瞻性與整合性。同時兼顧「現有人才的深度」與「新興人才的廣度」,才能打造具有韌性的人才供應鏈。面對現有員工,企業應持續強化內部學習機制,讓員工有機會接觸新知並提升專業能力。另一方面,教育模式的轉變也意味著產業界需調整對人才的期待與培養方式。未來職場不再僅需要具備單一專長的人才,而是期待能在多元領域中自由穿梭、整合知識與執行力的跨域創新者。企業可主動與大學建立合作關係,透過實習機會、專題參與或創意競賽等方式,與具潛力的學生提前接軌,建立長期且穩定的人才連結。

各位紫丁香婦幼關懷協會的成員們,當前企業面臨的不僅是人力短缺,更是培養與接軌人才的雙重挑戰。強化員工再學習、擁抱跨領域人才,已成為組織持續前進的關鍵。教育端的創新與產業端的轉型,唯有攜手合作,才能打造更有韌性的人才生態。讓我們以行動支持,為下一代創造更多元、更具未來性的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