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山陽國小 王派仁校長
寧靜的久良栖車站
「下著毛毛雨/悄悄襲來的黃昏的寂寞/頻頻敲打著心窗/在山峽的小車站…」這是日本時代昭和十五年(西元1940)前後,詩人陳千武搭乘「八仙山林業鐵道」,在一路優美山林的相伴,他來到久良栖火車站,那遺世的靜謐深刻地烙印在他的腦海,於是便提筆完成了這首《旅情》的詩作。

陳千武的八仙情緣
陳千武本名陳武雄,日本時代大正十一年(西元1922年)出生於南投名間,昭和十七年(西元1942)被徵調為「台灣特別志願兵」,到戰爭結束後一年才回到台灣。戰後與中部作家詹冰、林亨泰等人創設「笠詩社」,他以陳千武的名字寫小說,以筆名桓夫創作現代詩,此外也從事兒童文學創作,一生獲得許多重要文學獎的肯定。
值得一提的是,十九歲的陳千武來到久良栖的偶然,卻註定了他和八仙山林業的長久緣分,戰後,他來到林務局人事室工作,前後竟長達二十六年。
伐木的八仙山與林鐵
日本時代為了開發台中八仙山的林業資源,開闢了各種不同的交通方式,目的就是將砍伐下來的木材運送下山。其中,從豐原至石岡的和盛站,稱作「林鐵平地線」。自和盛站開始一路上山到久良栖,相對於「林鐵平地線」,這段就稱作「林鐵山地線」,但是也因為鐵道是沿著大甲溪畔前行,所以也稱「大甲溪線」,而平地線和山地線也被統稱為「八仙山林業鐵道」。

建於日本時代大正十二年(西元1923年)的久良栖車站,位於現在台中市和平區松鶴部落內。松鶴舊地名的原住民發音因為Kurasu,日語的譯音漢字就是「久良栖」。八仙山林場砍伐的原木運到這裡,執行檢查、丈量、登錄等作業後,再轉運到豐原的貯木場。所以除了火車站房、招待所,還有木造的林場員工宿舍,逐漸形成一個熱鬧的小聚落。 除了載運木材,八仙山林業鐵道也兼營客運,人們可以搭乘簡易客車或與貨車混編的列車進出林場、山區。八仙山林場在民國五十二年結束伐木,林業鐵路跟著停駛,鐵道陸續拆除。

重回久良栖車站
多年前一個冬天的黃昏,天空還飄著細雨,筆者也來到這個被山林圍繞的小車站,果然如同詩人筆下像一幅充滿寧靜的水墨畫,也讓人感到一點點寂寞。
當我漫步往昔日的林場員工木造宿舍,卻不見他當年小路上盛放的梅花與微笑的少女。看著眼前這個半廢棄狀態的村子,實在很難想像當年因為八仙山伐木所帶來的盛況。但是卻保存了八十幾年前詩人筆下的靜謐,而讓人流連忘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