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數位轉型學院共同創辦人暨院長 詹文男

好友老張的學弟老邱,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對新技術充滿熱情,勇於嘗試。然而,他的強勢個性讓他無意間得罪了不少人,卻未必察覺。老張經常提醒他,做人要低調,並建議他抄寫《心經》,透過書寫沉澱心靈,提升智慧。為了以身作則,老張親筆抄寫了一部《心經》,拍照傳給老邱,希望能透過祈願,消除他的「身、口、意」三業。
然而,老邱的反應卻不太如預期。他並未靜心誦讀,而是將手寫的《心經》圖片上傳到兩款人工智慧(AI)模型——OpenAI 的 ChatGPT-4 和 Google 的 Gemini Advanced 進行測試。他發現,Gemini Advanced 能夠正確辨識出這是《心經》,但 ChatGPT-4 則無法識別,甚至給出一些看似正經卻不符事實的回答。老邱興奮地宣告:「這次測試,Gemini 勝!」
然而,科技日新月異,不久後,OpenAI 推出了全新的 ChatGPT-4o(其中 “o” 代表 Omni,全能之意)。當老張再次嘗試將手抄《心經》上傳時,新版 AI 已能夠準確辨識並正確解釋這部佛教經文。不僅如此,4o 的整體表現更是讓人驚喜。
人工智慧的發展已經超越單純的資料分析或文字生成,它開始展現出更貼近人性的特質。ChatGPT-4o 甚至能夠以幽默而機智的方式回答問題。例如,有人問 AI:「如果藍牙耳機壞了,我們去醫院的時候應該掛耳科,還是掛牙科?」AI 機敏地回答:「哈!這個問題真有趣!雖然藍牙耳機掛在耳朵上,但要是壞了,咱們就得去找電子產品維修店,而不是醫院的耳科或牙科!」
這樣的回應不僅展現出 AI 對語言的靈活運用,也透露出它對幽默感的理解。過去,我們可能認為 AI 只是理性、冰冷的工具,但現在,它開始像一個睿智的朋友,能夠參與日常對話,甚至適時地提供幽默與溫暖。
另一個更貼近生活的例子是,有人向 AI 求助,詢問:「如果我向女朋友道歉,承認自己做錯了,但她反問我『你錯在哪裡?』,我應該如何回答比較好?」AI 居然給出了貼心而充滿智慧的建議:「這個問題確實很棘手啊!你可以先深吸一口氣,誠懇地說:『我意識到我可能沒完全理解妳感到不高興的原因,但我真的很想知道,我可能做了什麼讓妳不開心了。』這樣既展現了你的誠意,又避免了因為回答模糊而引發更大爭執,同時也展現出願意傾聽和改正的態度。」
這樣的回答,對於許多男性來說無疑是一帖良方。過去,類似的問題可能只能向身邊的朋友請教,甚至可能會因為不好意思而選擇默默承受。但現在,AI 這位「智慧軍師」隨時待命,提供最理性且適當的建議,就像三國時的劉備身旁有諸葛亮一般,隨時為我們提供錦囊妙計。而最重要的是,這位「軍師」還是免費的!
十年前,有一則經典廣告,由影星金城武主演。他坐在一間充滿懷舊氣息的日式木屋中,悠然地聽著風聲,看著雨滴落下,整個畫面節奏緩慢、寧靜。當觀眾正沉浸於這份平靜時,廣告的結尾出現了一句話:「世界越快,心,則慢。」這才讓人驚覺,原來這是一支電信公司的廣告,意在強調 4G 網絡的高速傳輸能夠讓人更快完成工作,從而獲得更多時間來享受生活。
這則廣告除了傳遞科技發展帶來的便利外,也隱含著一個重要的訊息:在快速變動的環境中,我們更需要保持內心的寧靜。這與《心經》所傳遞的智慧不謀而合—「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真正的智慧在於超越表象,找到內在的安穩。
AI 的進步的確給我們帶來了許多便利,從辨識《心經》到提供日常生活建議,甚至協助解決感情問題。然而,這也帶來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當我們習慣於讓 AI 幫助我們思考時,是否會逐漸失去自我反思的能力?當我們依賴 AI 來做決策時,是否還能夠聆聽內心的聲音?
科技的發展不可逆,但心靈的寧靜卻需要我們自己去追求。在這個資訊爆炸、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時代,我們是否仍然有能力靜下心來,閱讀一本書,寫一篇日記,或者像老張一樣,靜心抄寫《心經》?
《心經》中的「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提醒我們,真正的智慧與平靜,不是來自外在的科技,而是來自內在的覺察與修行。AI 可以提供建議,但它無法替我們真正理解人生的意義;它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問題,但它無法代替我們去感受生命的喜怒哀樂。
科技的進步,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AI 可以成為我們的「智慧助理」,隨時提供建議與幫助。然而,真正的內在寧靜,仍然需要我們自己去培養。無論世界變得多快,無論 AI 多麼強大,我們仍應該保有一顆寧靜的心,在喧囂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安穩。
祈願所有的讀者,在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時,也能夠學會放慢腳步,回歸內心,找到屬於自己的「心之歸處」。或許,在這個 AI 無所不在的時代,真正的智慧,不僅僅是如何更有效地使用 AI,而是如何在科技與心靈之間,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平衡點。
(作者為數位轉型學院共同創辦人暨院長、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