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國立中興大學行銷學系 李宗儒教授、許恬寧碩士生、黃暐婷碩士生

為什麼我們會喜歡小孩?是因為他們的天真和單純,因為這些單純帶來的純粹的想像力。透過他們的眼睛,我們彷彿看到了無限可能;然而,隨著歲數增長,受到了社會框架而限制,想像力也隨之消失。
這樣的情境與新進員工的處境頗為相似。新進員工剛加入一家公司,像是一張白紙,充滿了發展潛力;為了融入企業文化,這張白紙上逐漸被畫滿了各種規範與框架。
新進員工在職場中的第一課,就是學習企業文化與規範。這個過程稱為「社會化過程」,目的在於讓新人了解公司的價值觀、運作模式與行為標準。但在社會化過程中有一個常見的困境:如何在傳遞規範的同時,不扼殺創造力及員工創新?
什麼因素限制了創新?
- 過度標準化的流程
僵化的規範抑制了新員工的對公司「最初始的見解」,使得每個員工都像是照著SOP製造出來的複製品,限制了他們提出創新解決方案的空間;公司也無法看到自己的不足,無從改善。
- 對失敗的容忍度低
這與公司的文化有關;之所以能夠創新,是因為有適當空間「試錯」。當員工有了想法,卻因為「不敢」而放棄,這就導致了員工會造著既有的路徑走,而非另闢新路。 - 單向灌輸企業文化
當企業單向灌輸文化與規範,而非與新員工對話與互動時,新人的靈活性與創意將被大幅削弱。
然而,企業文化會依公司規模、產業等因素而變,如何在「規範」與「創新」之間取得平衡,需要領導者的智慧與經驗。
- 鼓勵「雙向溝通」
研究顯示,新進員工在組織社會化過程中,透過不斷適應組織的角色、環境與文化,能對團隊的創新績效產生顯著且積極的影響。(Liao,2022)。因此筆者認為企業需要營造安全且包容的環境,讓員工敢於表達不同的看法,鼓勵企業與員工間的「雙向溝通」,提升員工的參與感,激發他們提出新想法,這對企業的發展有正面影響。
2.考量公司的財務狀況與風險承受能力,提供員工適當的「試錯」空間
研究顯示,組織文化對創新能力有顯著影響(Büschgens,2013)。因此筆者認為,應在企業承受範圍內,使企業文化能接受員工「試錯」,藉此激發員工的創新思維與問題解決能力。
以上方法都是希望透過領導者的引導,促進公司內部上下屬、員工間、部門間的交流,不僅能發揮「知識共享」的力量發展創新,也能在現有規範下創造溝通的空間。
所以企業文化塑造過程中,既需要彈性,也需要規範。過於僵化的規範會限制員工的發揮,但完全放任自由也可能導致組織的混亂。因此,如何找到一個平衡點,讓員工在遵守規範的同時,又能發揮創意,是企業在管理新進員工時需要不斷探索的課題。
各位紫丁香婦幼關懷協會成員們,創新是公司進步的驅動力,而這必須依靠每位領導者的經驗及智慧,希望本文能帶給每位讀者及領導者更深切的思考及建議。
參考資料:
- Liao, G., Zhou, J., & Yin, J. (2022). Effect of 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 of new employees on team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 cross-level model.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behavior management, 1017-1031.
- Büschgens, T., Bausch, A., & Balkin, D. B. (2013).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innovation: A meta‐analytic review.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30(4), 763-781.
(全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