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陽國小 王派仁校長
台灣有不少出名的老街,但是也有一些老街常常被人忽略,就讓筆者帶你避開知名老街的人潮與雜沓,來去走讀隱藏版老街,追尋那獨有的靜謐與滄桑。
你聽過一種叫做「賽璐路」的東西嗎?西元1869年,一對叫做耶特的美國兄弟,用樟腦製成「賽璐路」,這是一種用樟腦製成的人工合成材料,是十九世紀時大量運用的工業原料。後來,又有人將「賽璐路」製成底片,到了二十世紀,樟腦又成為製造無煙火藥的原料,導致樟腦在國際間的需求大增。
日治時期腦丁在山林工作的情況(取自台灣寫真帖,臺灣總督府官房文書課出版,明治41年)
台灣因為在中低海拔的山區,有大量的可熬煮樟腦的野生樟樹,所以清朝政府與日本殖民政府,都把台灣的樟腦當作重要的貿易收入來源,並大肆開採。因此曾經開啟台灣一段輝煌的歲月。而有不少山區的老街之所以形成,都和樟樹與樟腦的開採有密切的關係。
上圖是台北樟腦工廠,是日治時期台灣樟腦生產的大本營。
上坪老街就在新竹122縣道旁
從新竹的竹東鎮出發,走122縣道往東一路上山,可以探訪張學良故居或是清泉溫泉。然而許多人往往會忽略半路上一個叫上坪的小聚落。上坪因位於平地和山地交接處,具有物資集散、消費功能。漢人為了開墾山林獲取樟腦資源,因此常常在此地和原住民發生爭鬥,自清末以來就扮演邊關、隘口的角色。到了日治初期,為了獲取樟腦資源與執行理蕃政策,日人與原住民也常在上坪發生武力衝突。
日治明治39年(西元1906年)12月28日的漢文日日新報關員上坪附近原住民與日人衝突的報導。
建於日治時期大正年間的上坪街屋,紅磚與木頭是主要的建材。
日治時期明治三十二年(西元1899年),上坪設有樟腦出張所,掌理有關樟腦的收買、販賣、製造等事務,成為山區與平原的物資集散場、漢人與原住民的交易中心。在極盛時期,上坪有酒店、旅社二間、豬肉店四攤,而領有煙酒配售証者,在一百公尺的範圍內就有四家,在在顯現上坪當時的榮景。
樟腦採集沒落後,上坪仍是一條稱為百碫古道的中繼站,另外有林業與茶葉。但民國五十年初期,上坪茶工廠因大火燒燬,更因為現代化道路開闢,藉由肩挑與步行運送貨物的方式日漸式微,古道失去功能,人口也漸漸外移。
上坪曾是百碫古道的中繼站,圖中的瑞峰橋還是所謂的糯米橋
上坪老街的街屋是二層樓的建築,建於日治時期大正年間。主要材料為紅磚,但部分是一樓採用是紅磚,二樓為木頭。在建築的形式與風格方面,一樓為磚造的單一半圓拱廊,乍看之下與湖口老街非常相似,但也穿插了幾間類似於三峽老街的兩小一大的三圓拱騎樓。二樓立面則顯得樸素,沒有過多花俏的裝飾。
儘管不再有過去的繁榮,但老街建物依然挺立,散發一股獨特的典雅氣質。
連續的紅磚拱廊,如同上坪老街綿長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