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人菊來淺談環境保護之社會責任

作者:南臺科技大學   整合行銷溝通中心主任  蔡雅玲

若有到過澎湖,應該都會看到美麗的紅黃交錯的小野菊。在維基百科中查到它們有個非常好聽的名字,為天人菊(中心菊、史車天人菊和野菊花),其名字是由日文直譯過來的,形容其花姿嬌豔絕美,足以媲美天人,顏色艷麗。

而天人菊的全株柔細纖毛是用來防止水份的散失,在夏季的六至九月份開花,花瓣為舌狀,顏色為紅黃漸層,是相當美麗的花朵。而天人菊原產於美國南部,被引進來澎湖種植;澎湖的天氣也非常適合其生長,因大都為沙質土,亦耐旱耐熱。

所以,在澎湖的道路兩旁和山坡地都隨處可見到天人菊的蹤影,它耐風、抗潮、生命力又很強韌,是良好的防風定沙植物。宛如島民刻苦耐勞的精神一樣,而在東北季風嚴寒過後,欣欣向榮的滿山遍野綻放,也因天人菊耐旱寒,外型嬌小;亦為澎湖縣之縣花。特別在澎湖開繽紛燦爛,這也是為何澎湖縣稱之為菊島之由來。

在這美麗的天人菊襯托之下,菊島的天然資源是相當有可看性的。也在近幾年來,觀光行銷的大力推廣之下;澎湖縣衍然成為台灣人的後花園了。在這麼天然資源豐盛的景色中,身為觀光客的我們,是否更要注意到環境保護的重要?!包含老生常談的:到海邊沙灘遊玩不要亂丟拉圾,自己的拉圾自己帶走;不要隨意裝滿沙灘回家,不要帶走貝殼,讓寄居蟹沒有了家。

而在今年(2016)的夏天,不平靜的海;澎湖大型貝被盜採,馬糞海膽濫捕剩不到十顆之生態保育危機出現。是否大家在享受口腹之慾時,更要思考的我們的下一代,以後還吃得到這些海水產類嗎?這樣對他們是否公平呢?因為我們都將它們吃光光,或是破壞殆盡了。

台灣四面環海,照理說海洋資源豐富。但這幾年的濫捕與環境汙染,也將海洋的生態予以破壞了。這幾年來,大家一直在討論環境保護;似乎都著重於陸地上之環境,也著實小有成就和強烈的環保意識存在了。但我們的海洋世界呢?!

無論是海上環保還是陸地上的環保,都是我們應盡的社會責任之一。在台東的浮淺教練已採用海草來擦拭浮潛用具,其目的就是要保護海底下的自然環境,讓海底自然資源保存得更好,與魚類可以更安全的成長。

身為現代的世界公民,我們不只是在追求食品安全與環境保護的要求下去做好個人的本份;更要好好的愛護我們的地球,無論是在陸地上或是在海底下,要懂得保護自然資源。更要能再教育我們的下一代,海底生物世界之外,更要教導他們怎麼做好海底自然資源生態分配。而在從事一些海上活動,除了與海洋共舞,更要珍惜這片大海的資源。大家在探索海洋生態與遙遊之下,更要好好的愛護我們這片汪洋大海,讓我們的下一代也可以吃到我們現在最愛的魚類,還有繼續與海共舞之。

請大家多愛惜我們的海洋,環境保護不是只有在陸地上;更是我們身為世界公民的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