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陽國小 王派仁校長
巴爾頓和濱野彌四郎
台灣早期人們的生活中所需要的用水,主要是靠住家附近的河流、池塘,後來進步到鑿井取水,一直到日治時期淡水地區開始首次有自來水供應,到後來日漸普及。而為台灣的潔淨自來水供應與公共衛生奠定良好基礎的人,是一位叫做巴爾頓的英國人和他的學生濱野彌四郎。
在自來水未普及之前,人們為了解決用水的問題,鑿井取水應該是最進步而方便的方式之一。上圖是鹿港瑤林街的「半邊井」。
日人治台首要任務之一
以前的人喝水,可不像現在的人那麼容易,更因為缺乏乾淨的飲用水與公共衛生工程,導致各種傳染病的流行,像是瘧疾、霍亂等,國民的平均壽命也都不長。
西元1895年日本人剛登陸台灣的時候,除了受到台灣義勇軍的抵抗之外,所面臨的最大難題竟然是在台灣肆虐的傳染病,不只一般士兵,甚至連近衛師團長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也是感染瘧疾而身亡。而這也成了後來日本人統治台灣急於進行衛生條件改善的原因之一,而衛生條件改善的首要條件,就是提供潔淨的飲水以及良好的汙水處理系統。
台灣最早的自來水滬尾水道水源頭〈取自臺灣水道誌,臺灣總督府民政部土木局 ,大正7年〉
台灣自來水開山始祖
英國人巴爾頓原來在日本內務省衛生局顧問技師任職,在日本治理台灣的隔年,接受臺灣總督府的衛生工程監督工作聘約,並且帶著他的學生濱野彌四郎當助手與翻譯。來到台灣後,他們即刻展開台灣北部衛生調查的基礎工作。
巴爾頓不只精於自來水道設計,也擅長都市規劃,現在台中市的舊市區,呈現棋盤式街道規劃,就是出自於他的設計。(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7%B4%E7%88%BE%E9%A0%93)
由於淡水及基隆兩個港口是日人登台的重要門戶,也提供日本軍隊食物和飲水的補給,所以日本總督府便選定優先建設淡水及基隆二港口之水道工程建設。 淡水的滬尾自來水水道於日治時期明治三十二年(西元1899年)完成,就是巴爾頓第一個在台灣完成的自來水供應系統,也讓台灣人喝到第一口乾淨的自來水。
滬尾水道「雙峻頭」水源地
巴爾頓致力於飲用水衛生改善的目的,就是希望遏止傳染病在台灣的擴散,不料明治三十二年(西元1899年)8月巴爾頓卻在臺南調查途中感染瘧疾、赤痢,不久便病逝東京。巴爾頓未能完成台灣自來水供應的工作,卻由他的學生濱野彌四郎繼續接任,進而發揚光大。
供應台北自來水的「台北水道」計畫,就是由巴爾頓設計規劃,濱野彌四郎接力完成。
台灣自來水之父
濱野彌四郎(1869年-1932年)是千葉縣人,就讀東京帝國大學工學部土木學科時師事巴爾頓。從日治時期明治二十九年8月跟隨巴爾頓來台灣,在巴爾頓去世後所以留下來的工作,就由濱野彌四郎接手,長期擔任總督府土木部技師。
濱野彌四郎在台灣日日新報上發表他對台灣簡易水道的想法與規劃(取自大正五年8月16日台灣日日新報)
他提出了先進的衛生工程觀念與設計,為了完成各地上、下水道的工程規劃,探勘的足跡可說踏遍全台。然而這樣的工作是異常辛苦的,特別是在當年很多地方都尚未開發,惡劣的交通與衛生條件,更是工作上的重大考驗,也因此濱野彌四郎在工作上超乎常人的堅毅與投入,應該不難想像。
在台南山上區「上水道」水源地大門旁有紀念濱野彌四郎的碑座及銅像,碑座上有銅牌,紀錄了他對台灣自來水及衛生工作的貢獻。碑文是由濱野的同事,也是友人木村匡於大正10年11月所撰寫,其內容如下:
濱野君千葉縣佐倉人也,資性溫雅,持身謹嚴。明治29年7月畢業帝國大學工科。當時臺灣歸我帝國版圖未幾,衛生設備缺如,同胞之斃於瘴癘者,不遑枚舉。君奮然提少壯之軀,來奉職臺灣總督府,至大正8年4月辭職,其間前後23載,始終一貫參劃衛生設施,俾臺灣衛生設備,有隔世之感,其功績可謂偉矣!中如臺南水道之策計,猶君心血最為灌江之處,排萬難以期於成,閱10有1載。克竣厥功,化疫癘之地而為樂土,其努力有足多者。余之於君,相識有歲,茲際立像之舉,用誌不朽,爰述數言,鐫之於銅云爾。
細讀這份碑文,儘管仍然可以嗅到殖民者驕傲氣息,但是濱野工作上的嚴謹,以及付出與貢獻卻也是不容抹煞。
值得一提的是,這尊銅像濱野的敬獻者,就是這幾年台灣興起的嘉南大圳熱潮中的主角–「八田與一」,而濱野與八田更是亦師亦友。他們是東京帝大工科大學的學長與學弟,八田來到台灣四年後升任技師,調任總督府衛生工程股,他的上司就是濱野彌四郎技師。
濱野指派八田參加台南水道工事 ,由於台南水道的水源取自曽水溪,這個學習的機會,對於八田日後興建的烏山頭水庫〈水源也取自曽文溪〉有莫大的幫助。台南上水道完成後,八田升任負責發電灌溉工程的土木監查股,濱野不久後也離開台灣調升回日本,擔任神戶的都市計畫課長。八田為感念濱野的提攜,特地為他塑造一座銅像,安放在台南上水道的水源地。
時光荏苒、政權更迭,原來的銅像不知何時被拆除(有一個說法是二次世界大戰時,被拆去回收溶解為金屬,作為軍事用途),民國九十三年底,奇美實業董事長許文龍先生聽聞濱野事蹟後,深受感動而親自重塑銅像,並在隔年安置完成。
濱野在臺灣二十三年,先後完成了臺北、士林、草山、彰化、打狗、臺中、臺南、嘉義、斗六、大甲、花蓮港…等主要市街的自來水道工程。這些自來水工程,逐步提供台灣各地區人們乾淨的飲用水,也改善了因為飲用水所造成的傳染病。
濱野彌四郎設計規劃的草山水道系統,上圖是供水的大水管與古道。
巴爾頓和濱野彌四郎的投入與努力,當時台灣的自來水系統,甚至還遙遙領先了日本國內不少的城市。儘管日治初期從北部的淡水地區開始有自來水供應,而且當時的水費也不便宜,所以申請安裝的還是以日本人居多。但是隨著日後自來水設備也往中南部地區延伸,台灣人漸漸遠離到水井取水的日子。
曾經以為把水龍頭打開就有自來水,好像是天經地義,看完巴爾頓與濱野彌四郎的故事,才更加珍惜這分得來不易,而且覺得每一口自來水喝起來更加甘甜。
走訪濱野彌四郎
位在臺南市山上區的淨水場,也就是「原臺南水道」,是改善當年臺南地區居民飲用水的自來水工程,台南上水道應該是濱野所規劃的上水道工程中最為著名者之一,由濱野彌四郎從1912年開始主持興建。
由濱野彌四郎主持興建「原臺南水道」淨水廠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