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化大學王鳳奎博士

  突破框架成為創新領導者創新求變的必備特質,唯有突破框架,才能看到問題的真相,提出根治問題的方案,才能創造永續價值,成為傑出的創新領導者。綜合以上論述,筆者提供下列突破框架的原則,協助有想法、想突破的企業領導者創新求變:

l 確認目標及遊戲規則:西方人常說制定規則的目的是用來打破規則,也就是說,做任何事要先瞭解規則,才能知道什麼規則可以打破,如何打破規則?規則限制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是可以突破的?唯有知道做事框架,才知道如何突破框架。一般而言,市場有市場規則,有些來自政府的法規,有些來自同業的自律規範,有些則來自市場生態形成的自我調節,無論規則是如何形成,企業領導者應該有足夠的智慧理解市場規則的限制與突破點。就像西南航空的凱勒赫雖然是律師出身,卻有洞悉航空市場的智慧,瞭解市場生態的規則性,因而提出完全不同於傳統航空公司的商業模式。

l 認清自己的盲點:每個人都會因為過往思考與行為的慣性而形成判斷或決策的盲點,對領導者而言,這種決策的盲點往往來自以往成功的思維模式,因此創新領導者最忌諱剛愎自用,不承認盲點的存在,應該多瞭解自己的領導風格及思維模式,是否容易造成決策的盲點,例如個性較為嚴肅的領導者如果造成下屬不敢完全說真話,對於真相的瞭解也會不完全,因而容易形成決策的盲點。通常,領導者可以透過領導力評鑑或教練模式(Coaching)來檢視自己領導力與個性的優缺點,並加以改進。

l 不要老是「我以為」:主觀是成功領導者的兩面刃,領導者往往需要個人的想法與堅持,才能凸顯領導者不同於其他人的遠見與判斷,另一方面,過於堅持自己想法的領導者又容易淪入決策的盲點。主觀和「我以為」常常是同義詞,有時在回答別人問題時,我們常會用「我以為…」,其實「我以為」便是帶有假設卻未經證實的主觀說法,而領導者的「我以為」往往帶有否定下屬的語氣,通常下屬在聽到主管「我以為」後,就會停止進一步的發言,以免冒犯到主管的想法。

不要扼殺任何點子:當下屬提出任何有突破的點子,既使想法再微小,主管不要急於評論或判斷,更不要馬上否定任何點子,因為只要主管一開口往往就會馬上決定點子是否有存活的機會!有時創新只是將大家習以為常的東西做了一些改變,而且很多無厘頭或瘋狂的點子是產生更多有商機點子的跳板!所以當團隊在進行規劃或腦力激盪時,儘量要克制主管的發言,主管若能不扼殺下屬新的點子,就會產生很多新的點子。謹記!創新領導者最重要的任務是提供創新的方向與資源,不是親自跳下去執行創新。

l 「三思何不行」:傳統的思考途徑是「三思而後行」,在瞭解規則後進行規劃,規劃後謹慎而行,多問「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找出規劃中隱含的假設,釐清或挑戰為什麼如此規劃!然而突破框架另一種思考途徑是「三思何不行」,主要在於打破規則所限制的條條框框,在瞭解規則後進行規則突破,會針對規則,多問「為什麼不行?為什麼不行?為什麼不行?」找出規則可以突破之處,才進行規劃!例如傳統航空公司都是透過旅行社或代理商來代理機票業務,而西南航空一開始就思考為什麼不行自己直接賣機票,如此可以直接掌握顧客及服務品質,而且省卻機票的中介費。

l 勇於挑戰規則與目標:創新要有「改變現在、成就未來」的智慧與勇氣,需要不斷地挑戰規則與突破框架,即使企業是在最佳狀態時,也要為未來需要的改變做準備,如同前Intel執行長葛洛夫(Grove)所言:「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抱著「活著就是嬴家」的理念,不斷地挑戰自我的極限,不斷地超越自我的目標,才能突破自我的框架,領導Intel登峰造極,連續11年的年獲利成長30%以上。對葛洛夫而言,企業往往都根據一套不成文的規則來經營,但這些規則總會發生令人意想不到的變化,然而這種變化經常不會有事前跡象為企業敲響警鐘,因此企業領導者必須能夠及早洞悉環境的轉變,及時採取正確的行動,以避免企業落入發生「措手不及」的經營困境,這就是「偏執狂」要經常質問「Why?」與「Whynot?」,挑戰事情會隨時發生變化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