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視老台灣:吉田初三郎的浮世繪鳥瞰地圖

作者:山陽國小 王派仁校長

復古風地圖

    近年來復古之風盛行,手作之物當道,就連地圖也流行復古手繪,因此一種流行於日治時期的浮世繪鳥瞰地圖,又再度受到大家的重視,不少強調懷舊、在地風格的商店,更把這種地圖當成是最重要的布置元素,讓人立即產深重回往日的情懷。

復古與樸拙的手繪地圖有一種無可取代的獨特性

    畫風艷麗,描寫人們百態生活的浮世繪,可說是日本繪畫的代表,更因為受到梵谷的喜愛,不僅觸發了他獨特的繪畫天賦,此一濃厚東方風格的畫作,更被喻為西方印象派的啟蒙。那麼不具備現代地圖應有條件的浮世繪鳥瞰地圖,是如何在科學測量技術進步的年代崛起,則要從20世紀初的吉田初三郎講起。

吉田初三郎

    吉田初三郎是京都人,因為在西畫方面始終無法成名,在老師鹿子木孟郎推薦下,轉向商業美術發展。他開始嘗試在西畫的基礎上,以浮世繪的豔麗風格,創作出一系列的鳥瞰地圖。

    他的成名之作是在大正三年1914年,繪製的的『京阪電車御案內』鳥瞰圖,由於具備直觀的便利,一眼就能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整體的布局,更滿足日人獨特的審美價值,因此受到皇太子時代的昭和天皇讚賞,從此便投入浮世繪鳥瞰地圖的創作。

    1935年臺灣總督府舉辦的「始政四十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吉田初三郎應台灣日日新報社的邀請來到台灣四十天,進行全島的八景十二勝與鳥瞰圖寫生。

吉田初三郎所繪製台灣八景圖之一的淡水(局部,筆者翻拍)。

    吉田初三郎的這趟台灣行引起一陣旋風,還應邀辦理畫展,他所繪製的台灣八景圖,還被製作成繪葉書(風景明信片),成為行銷台灣最佳的文宣紀念品。

昭和11年(1936)6月23日關於吉田初三郎的報導

第一代的空拍圖

    儘管就科學的觀點,這種鳥瞰圖也遭受不少批評,但是科學地圖對於一般人來說抽象而難懂,這種地圖卻提供了讀者難得的俯視經驗,容易掌握圖中的各項地景與建築設施,特別是對於認識一個陌生的地方,能夠提供整體的印象。

吉田初三郎弟子金子常光所繪的台中市要覽局部(筆者翻拍)。

    基於財政收入的開發,總督府從縱貫線鐵道通車之後,就積極招攬內地遊客來到台灣旅遊消費。「始政四十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自然是吸引更多觀光客前來的機會,因此吉田的浮世繪鳥瞰圖,讓日人初見就有高度認同,更因為提供了一目了然的直觀便利,成為被寄予厚望的台灣觀光導覽圖。

獨創地圖風格

    吉田親自繪製的〈大太魯閣交通鳥瞰圖〉,被認為是台灣浮世繪鳥瞰地圖的佳作。畫中的建築與設施完全違背科學地圖的圖例標示,都是以山水風格的筆法畫出具體輪廓,向遠處延伸與交錯的道路,營造壯闊的場景與立體的效果。

    另外用中式書法直寫標記,外框以長方形或橢長形,內部則是塗滿藍色或白色,以標示不同的類別。港口的大小船隻和天上飛翔的日本戰鬥機,讓靜態的地圖彷彿活了起來,充滿盎然的生機。至於原本應該不會出現在地圖中的內地城市,卻出現在地圖最遙遠的角落,相信是一種表達對殖民母國的忠誠。

吉田親自繪製的〈大太魯閣交通鳥瞰圖〉局部(筆者翻拍)

「老」地圖「新」風情

    儘管科學測繪與電腦繪製能提供精準的地圖訊息與數據,但是重出江湖的「老」浮世繪鳥瞰圖,反倒以感性的美術手法,讓人感受到一種「新」風情,更因為能窺知當時的地景而具備知識的價值,這一股小小的風潮,應該也是吉田初三郎始料未及。

吉田親自繪製的〈大太魯閣交通鳥瞰圖〉局部(筆者翻拍)

(全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