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產業生態系加速地方創生

作者: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所長 詹文男

  鑑於城鄉差距愈來愈嚴重,政府宣布2019年是台灣「地方創生元年」,將透過政策,促進島內移民及都市減壓,也活絡偏鄉經濟。國發會正盤點各部會相關地方發展計畫,準備與地方創生組織媒合。國發會也針對全國368鄉鎮市區,依人口及相關收入數據等因素加以分析,將其中134處鄉鎮市區列為地方創生優先推動地區。政府表示,下一波地方創生重點,是要把鄉鎮當成一般公司經營,很重要的是工作創生,才能吸引青年回流。

基本上,由於都市化的發展,全球各國都有城鄉差距愈來愈擴大的趨勢,尤其是偏鄉經濟凋零的議題。也因而各國政府都希望透過區域創新,或者地方再生等政策的導引,讓供需間形成動態連結,帶動地方產業的升級轉型。觀察國際間較為成功的城鄉發展個案來看,主要的關鍵因素就在於是否能建構完善的在地產業生態系。

以日本燕三条工場祭典為例,燕三条地區過去乃以刀刃金屬製造產業著稱,如釘子、農具、菜刀、花器和食器等,累積豐厚且紮實的金屬鍛治技術,多為中小企業。但該地區因面臨高齡化、人口外流和海外產品低價競爭等衝擊,經濟一蹶不振。當地職人意識到產業危機,主動集結成立「三条鍛冶道場」,宣傳手工鍛造製品之優點,並在政府單位的支援和協助推動下,催生了越後三条鍛造祭,藉此復興了地方產業。

每年的祭典除了舉辦多場手作工作坊、主題講座、展售市集和職人表演等活動。同時納入在地的跨域產業,與周邊店家和農場果園合作,擴大活動內容,透過工作坊體驗活動讓社會大眾實作,不僅讓年輕人深入了解傳統手工產業,進而成為學徒,也提供商品展售平台,帶動地方經濟發展。而2014年原被關閉之南面小學則改建為三条製造學校,成為設計和製造人才培育場域,包含電腦程式設計、工藝設計等。

再以荷蘭的即期食材再製餐廳Instock為例,創辦人原在連鎖超市上班,因觀察到每日超市丟棄之食物垃圾數量相當可觀,因而開始思考如何改善此情形,因此創立此家公司。Instock每天派車至超市配送中心收集食材並設計餐點,亦針對較難保存或效期在即之食材製成啤酒、麥片、果醬、罐頭等商品販售,以及推出剩食食譜「Instock Cooking」,並供應在地過剩之蔬果食材給其他餐飲業者。

發展至今,Instock已與附近168家連鎖超市和其他生產者、通路商合作蒐集過剩食材,至2018年9月底已拯救了51萬公斤的過剩食物;其亦與食物銀行合作,將消費者捐贈金轉為餐點兌換券,提供給食物銀行的用戶;自建食物拯救中心蒐集和整理來自超市或生產商過剩或是即期生鮮,提供給消費者或餐飲業者在其線上商店訂購,讓即期食材可被大量有效利用;也推出食物教育教材,針對5~8年級孩童設計,免費提供給教師下載,將生態系的範圍進一步擴大。

從以上的案例可以瞭解,透過生態系的完善,成員間的資源可以有效的互補與共享,並建立新的商業模式,參與者均可獲得利益;而若能以此打下堅實的基礎,就有機會藉由跨國合作或輸出產品服務的機會,擴大生態系組成成員類型與影響力,藉此獲取新的成長動能,讓地方產業生態系能夠持續擴張,工作機會自然增加。

不過也要注意推動及經營體制的問題。如前所述,政府曾表示,『地方創生重點,是要把鄉鎮當成一般公司經營,很重要的是工作創生,才能吸引青年回流。』,在這個前提下,如何設立適當合理有效的激勵機制,讓鄉鎮公務體系可以動員起來,並結合更多的產學研機構,創建永續的商業模式,政府所設立的目標才不會因計畫結束就中斷。

政府曾表示,『地方創生應要超越社區總體營造、文化創意、甚至農村再生的層次,用經濟產業發展的思維,結合地方特色與導入科技,進行跨域整合,結合學校和志工的力量,帶動人口成長及生活環境優化。這是一項需要全民參與的跨領域整合工作,成功的關鍵在於產官學研社各界的全面參與。』,這正說明了地方產業生態系建構的重要性,也指出了一條邁向地方創生成功的途徑!

(全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