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日是否勞工真的想休息?

作者:國立臺北大學 劉仲矩教授

近年來有關勞工健康的議題愈來愈受重視。新聞也有些過勞死的相關報導令人感到遺憾。政府體察民意,因此推出休息日的觀念,多給勞工一些些加班費,讓雇主考量成本後,可以不要隨便讓員工加班,多些休閒時間,以價制量避免過勞,立意良善。然而若有員工有家庭或經濟壓力,有些加班費對員工來說不無小補,但卻硬要員工不要加班,是否會造成員工可能利用其他時間打零工或兼職來彌補一些少掉的加班費,這些打零工或兼職時間,是否仍舊使員工處於勞累,再加上打零工或兼職如果不如原本加班費,不是又要再打更多的工,結果反而適得其反,不如讓勞資協調加班,不需要將休息日的加班費訂如此標準,反而比較有彈性。另外,有些外籍移工更是抱持著努力工作加班的心態,如果一味的限制時數,使薪水不增反減,是否可能造成又要再一次的外移?畢竟不同產業,有些加班時間長短不代表與過勞有直接關係,硬要全部統一的時數,只是公平,但卻造成勞雇間的緊張與不信任,甚至降低服務品質等問題,值得思考。

台灣以中小企業居多,人力的調配本就不如大型企業,是否在政策明確前,可以先做一些壓力測試,也就是預先在中小企業或大型企業試行,看看可能產生的弊端或聽聽業界的建議,統一的標準不一定適用所有的企業。勞資是天秤的兩端,過度偏向其中一方,都是不恰當,如果勞資關係陷入緊張的狀態,最終的傷害者有可能還是大多數的勞工,因為企業開始思考外移,工作機會也可能隨之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