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領導力需要創新!?

作者:文化大學王鳳奎博士

台灣的產業發展從1980年代開始,要從資本密集的傳統製造業轉型為技術密集的高科技製造業,在「技術掛帥」的產業政策引導下,培養了大批高質量的技術人才,再加上當時許多在美國留學、就業多年而後歸國的技術領導人才,在台灣開啟以技術導向的科技創業風潮,在1990年代,台灣的創投活躍度甚至在世界排名上僅次於美國,也因而締造了至今在世界仍舉足輕重的資通與電子產業,更成就了許多技術專業出身的創業家及企業領導者。

「技術掛帥」的領導力不再創新

由於「技術掛帥」的製造思維在過去30多年主導著台灣產業發展,大部份的組織制度、發展策略及激勵措施都是以技術卓越為本,因此企業主管通常是因為本身技術專業表現卓越而升任的。雖然這種「技術領先、價格低廉、品質保證」的產業發展思維及模式,為台灣的經濟發展奇蹟立下汗馬功勞,也為世界其他發展中國家樹立典範。但是從2000年代開始,面臨全球市場的激烈競爭、各式科技的快速變遷,以及後起之秀如韓國及大陸的急起直追,「技術掛帥」反倒變成技術密集產業要轉型為知識密集產業的緊箍咒。

在知識密集產業中,「技術發展」不再是創新與創業成功的保證,技術人才由主角淪為配角,取而代之的是「商業發展」、「商業思維」與「商業模式」。讀者只要稍微檢視大陸所有商業成功的大企業,包括阿里巴巴、騰訊與百度,即可發現她們幾乎都是模仿歐美成功的案例,完全看不到技術創新的部份,甚至連商業創新都談不上。但是「技術掛帥」、「成本為主」的製造產品思維似乎已經深植台灣的企業與產業,很難改變,於是台灣在這條必須「商業掛帥」的創新轉型之路走得踉踉蹌蹌。

台灣創新創業的機制與環境老化落後?

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先生在2010年「中國綠色公司年會」的公開演講提到:「一個多月以前我去台灣,在一個餐桌上,有一批年紀很大的企業家,頭髮都很白了,每個人都大談創新,怎麼創新?邊上有個人跟我講,台灣有希望,我想這麼大年紀的人還在創新。後來我說台灣沒希望了。 假如七八十歲的人還在創新,我們問題就大了!」雖然他沒有指出這些白髮蒼蒼仍寄心創新的台灣企業家是哪些人,但在台灣大家所熟悉不斷疾呼創新的知名企業家,也不難讓人聯想有哪些座上賓。

四年後的2014年9月,阿里巴巴在美國紐約風光地上市,而馬雲在人生半百時躍居全中國富豪榜上第一名,並於年底以創業英雄之姿來到台灣參加「兩岸企業家峰會」,並發表「相信年輕人,你才能說未來是美好的」的演講,台下座上賓都是平均年齡6、70歲以上的「LKK」企業家,包括宏碁榮譽董事長施振榮先生、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先生、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先生等台灣最重量級的企業大老,看到台下這些專心聆聽的前輩,馬雲在演講中不禁幽了這些大老一默:「都是我很年輕、小時候在書上看到的企業家前輩」,並為台灣的年輕人向這些大老請命:「我們應該把機會給年輕人。如果你相信未來,你就應該相信年輕人,相信年輕人,你才能說未來才是真正美好的。…在台灣這15年裡,新的企業家、新的企業並不多,這是值得反思的問題。」

繼馬雲之後,在2015年初,獵豹移動執行長傅盛先生在台灣舉辦的「移動互聯網兩岸年會」宣布,將投資一億台幣在台成立「獵豹創業基金」,扶植台灣移動互聯網發展,協助台灣年輕人,實現互聯網創業的夢想中國。同行的獵豹移動董事長雷軍先生,也是小米手機創辦人,則鼓動台灣優秀的年輕人才投入大陸移動互聯網的創新創業行列,呼應傅盛所言:「台灣工程師在趨勢科技做十幾年,倒不如在獵豹做一年。」意圖以高酬作誘惑,挖角台灣的創新創業人才。

創新領導力=創新力+領導力

曾經引領台灣科技產業成功的領導力,已經成為產業創新轉型的瓶頸,台灣若要在高度競爭、區域自由化及瞬息萬變的全球市場持續生存,以往「技術掛帥」的製造思維與模式必須改變,而產官學研各界的領導者必須創新其領導力,才能帶領台灣繼續往前創新,否則在這場原本領先的產業轉型競賽中,台灣現在不僅落後,可能還會失去競賽資格。所以什麼是創新領導力?就字面意思而言,創新領導力有二種不同的意涵:

  1. 創新的領導能力與作為:領導者改變既有的領導思維與風格,讓追隨者感受與眾或與往不同的領導力,而產生創新效益。舉例而言, IBM在1993年陷入低迷,營運發生虧損,決定重整改造,這種改變的難度被比喻為「大象是否也會跳舞?」,没想到IBM從外延聘原來在「賣餅乾公司」的葛斯納(Gerstner)擔任CEO,打造出完全異於傳統IBM「硬體為主、技術掛帥」的領導文化,成功地將IBM從「硬梆梆」的電腦製造商轉型為「軟硬併吃」的系統服務商。
  2. 領導創新的能力與作為:領導者維持既有的領導思維與風格,卻能面對不利的處境,帶領具有創新力的追隨者,扭轉局面,轉不利為有利,發揮團隊創新的效用。例如,在1997年蘋果公司的營運陷入困境,幾近破產,董事會決定聘請領導風格鮮明且執著的創辦人賈伯斯,回鍋擔任CEO,重整改造蘋果公司,賈伯斯的領導風格依舊,但是重新調整蘋果的人事與發展策略,推出一波又一波革命式創造的產品及服務,蘋果不僅起死回生,營運攀上歷史新高,成為全球最創新的企業,賈伯斯本人也榮登最創新的企業領導者。

簡而言之,創新領導力就是結合創新力與領導力,而產生更大的創新綜效。特別一提的是,本文所謂的「力」,不單只是能力,還要有運用「力道」的作為,才能彰顯創新領導力產生的效益。所謂「能而不為則虛,為而不能則妄」,有能力卻没有作為只是虛有其表的「高級知識份子」,就像台灣許多政府或學界的「長官」,頂著歐美頂尖名校的博士光環,經常高談闊論,「紙上談兵」,知道的很多,做到的極少,這絕對不是創新領導力。另一方面若是没能力卻老做事,結果往往徒勞無功,妄然無效,就像有些「只憑關說、不憑實力」的企業主,終究會將企業帶上死亡之途,這也非創新領導力。

在知識經濟下,企業競爭力的基礎是要能為企業解決問題、創造價值的創新者或領導者,如圖一所示,企業最需要的是右上角創新力與領導力皆強的創新領導者,而企業中創新力弱、領導力強是「一般領導者」,通常也是企業的行政主管,帶領部門的同仁執行改變不多或不大的任務,但是講究執行的效率。再者,企業中創新力強但領導力弱的員工,通常是獨立作業,執行創新任務,例如研發或企劃,許多「創新追隨者」的專業才能洋溢,但往往因為個性或興趣使然,不喜歡與人群共事或共享其才華,所以特別需要創新領導人的帶領或支持,而企業也應該協助其發展領導力,培養成為創新領導的接班者。最後,企業中創新力及領導力皆弱的員工並非沒有存在的價值,他們其實是維繫企業日常運作,企業脈搏正常跳動的主力,這些「一般追隨者」在企業靠制度、依規定執行企業領導者所設定的目標、策略及工作。如果知識型企業的員工既沒創新力,又沒領導力,是沒有存在的價值,因為不能運用腦力為企業解決問題的員工,是很容易被機器或電腦所取代的。

圖一:創新力與領導力分類矩陣

在日益競爭、變化多端的全球市場,領導力與創新力已經成爲企業經營與成長的根基,企業需要卓越的領導者才能走在競爭者的前面,企業需要不斷地創新才能適應多變的競爭環境,臺灣的企業領導者若要永續經營就必須持續創新其領導力!